这年头,除了工资,什么都涨价了,大到房子,小到包子。
在这样一片声势浩大的涨价潮中,喜茶却悄无声息地降价了。
降价品类涵盖果茶、乳茶和纯茶等,降价幅度在2-7元不等。
果茶类如芝芝芒芒从32元降至29元;乳茶如纯牛乳茶从22元降到15元;纯茶如纯绿妍茶从13元降到了9元。
9元,可谓是喜茶近些年来首款价格个位数的现制茶品。
各类社交平台上一片欢呼声,讲究言行合一的网友们在小红书上晒出了无数把9元喜茶喝出花样来的经验贴。
就目前的形式而言,涨价是各行各业心照不宣的操作,有些是不打招呼地调,有些是光明正大地涨,比如几天前,接过2022年新式茶饮涨价第一棒的是茶颜悦色。
茶颜悦色方面专门在其公众号发文宣布涨价,大部分奶茶涨1元,部分单品涨2元。
他们给出的原因是“大环境的通胀太厉害,市场上原材料和其他成本逐年走高,之前积累的那些红利也扛不住一系列的叠加成本。”
尽管茶颜悦色絮絮叨叨解释了很多,但网友们最惦记的还是他们员工的薪资问题,月薪不足三千这事很难翻篇了。
而茶颜悦色正式涨价和喜茶被发现降价都是在1月7日这一天,这样的微妙就免不了外界开始讨论一番“新式茶饮头部品牌之间供应链和管理水平差距”的问题了。
一是确认了部分产品价格的确下调了,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更加方便、低成本喝到喜茶;
二是强调自身主流产品价格带长期维持在 19-29 元之间,并非所谓高价茶饮,此次调价是在主流价格带中的正常调整动作;
三是表示在当前,得益于品牌势能、规模优势以及在供应链上的不断积累和在上游的深耕,有能力在产品配方、用料和品质都不改变的前提下对部分产品的售价进行调整。
喜茶变了又没完全变,还是那个逮着机会就出来“秀”的他。
降价的原因可以有很多,而想要的结果无非都是想把东西卖出去,卖得更多,吸引更多的人去消费。
在同行涨价潮中进行降价,无疑能够引发关注,激发老用户回购,吸引一些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消费者,从而进一步扩大消费人群。
喜茶表示自己并非高价茶饮,“不要看他说了什么,看他做了什么”。
茶颜悦色涨价之后价格还是处于10—20元的中间区间,喜茶部分产品在价格调整过后也并没有脱离第一梯队,产品列表中依旧有不少果茶产品单价在30元以上,此时点单小程序的侧边栏里的“要平价”、“要简单”两个类目在其中显得很是微妙。
因此,此举被业内人士看做“更像是一场反其道而行的营销”,“实质都是供给端向需求端做出的妥协”。
与此同时,业内对于喜茶降价的另一揣测是:对同行奈雪的茶变相降价的反击。
在新式茶饮极其内卷的2021年,在一片红海厮杀中,奈雪的茶率先成功突围并上市,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
与其处于同一梯队的喜茶免不了被频繁提及,被全方位比较,但奈雪上市后,喜茶鲜少提及销售额,甚至先后三次公开表示“没有上市计划”。
2021年12月初,奈雪的茶成立六周年,借此大搞促销活动,打了一套传统与互联网玩法的组合拳。
先推出6周年限定储值卡预热,「充100得150」,同步推出IP形象实物版潮玩,最终在生日季活动中,72小时斩获了1.9亿元的销售额。
目前奈雪也有便宜的纯茶“金观音”,13元;一些咖啡类,在外卖平台上甚至定期打5折,最低7.5块一杯。
可见高端茶饮,有充足的利润空间也有充足的降价空间。一如喜茶所言的,有能力在品质不变的前提下降价。
另外,喜茶降价,相信觉得膈应的应该不止奈雪的茶一家。
奶茶行业的内卷有目共睹,高端品牌屈指可数,低端品牌短期内也难有比蜜雪冰城更能玩出花来的玩家,那么众多品牌唯有齐聚中端领域厮杀,价格拉不开距离,唯有在“奶茶”本身竞争,“八宝粥”奶茶就是内卷的产物之一。
喜茶对此也有自己的一套:在2020年4月推出了子品牌“喜小茶”。
关于两者的区别,官方的介绍是:“在喜茶,我们希望用最高标准做出最好的茶饮;但是在喜小茶,我们致力于提供合适、刚好的茶品,在合格的标准上尽可能实惠。”
外界将之视为喜茶试探下沉市场的动作,是其在高客单价市场以外的补充。
喜小茶的价格区间在20元以下,少了喜茶类的水果茶,主打的是蛋糕类、豆花类、芋泥类奶茶。
无论价格还是产品结构,与COCO、一点点等中端品牌的区别不算大。如果不借助喜茶的名气,在中端市场纯厮杀,喜小茶似乎没有太多优势可言。
目前喜小茶只在广东珠三角区域开设了25家门店,在珠三角以外,还没有新的门店成立,市场下沉这个大旗,他看似还没能扛起来。
如今喜茶把一些制作流程相对简单的纯茶类产品的价格降至个位数,像妥协,也像试探,加点小料,同样是10来块,喝一杯的喜茶和喝一杯原本就是10来块的奶茶,体验自然有所不同。
不过,同样的价钱消费者是愿意去喜茶买一杯纯茶还是愿意去其他店买一杯招牌奶茶,这也是关键所在。
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端奶茶品牌因为原材料成本等涨价,高端品牌因为扩张需求等降价,奶茶行业或正酝酿着另一场残酷厮杀。
当然,消费者对此无疑是喜闻乐见的,“都给我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