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专项资金助力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
万企帮万村 实现精准扶贫
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一头连着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一头连着贫困人口的钱袋子,是脱贫攻坚的核心环节之一。近年来,商贸流通企业充分发挥批发、零售、冷链物流及加工、城市共同配送等渠道优势,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已成为中国特色“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重要主体。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集团董事长李小红在其关于提升商贸流通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质量效益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这项行动目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行动计划与规划不同步。国家和省级层面都出台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却没有制定与规划同步的三年行动计划,尤其是行业部委的“万企帮万村”专项行动方案和行动计划都没有。行动计划严重滞后,各企业的帮扶行动处于盲目、无序状态。
重生产、轻流通现象明显。一方面,在国家规划实施的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和科技扶贫五大产业扶贫工程中,缺乏商贸扶贫工程;另一方面,在扶贫资金安排中,占扶贫资金总额约70%的产业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农林水利、异地搬迁和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安排给商贸物流产业的资金极少,尤其是安排给产地预冷、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资金更少。市场化基础上的产业扶贫格局远未形成,“山货”出山难、特色产品上市难、地域品牌塑造难等问题突出。
相关政策与需求不平衡。首先,项目用地难保障。国家尚未出台商贸物流扶贫产业园区、产业扶贫项目等公益性用地支持政策,现行“三权分置”“三资管理”政策尚在试点推广阶段,扶贫项目用地落实难、集体土地流转难、用地成本高等问题突出;其次,融资贷款难落实。现行政策,扶贫贷款和贴息贷款要求到户到人,到企业到项目的扶贫贷款和贴息贷款支持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帮扶企业和帮扶项目融资难、融资贵,企业融资成本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三是培训人员难适用。按现行体制,技能培训由人社部门招标的中标企业承担,创业培训由人社部门实施,且使用的教材均为统一教材或旧版教材,培训的人员难以掌握最新最实用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尤其是难以满足商贸物流企业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特色化和企业文化的用人需要。
农产品销得好不好,关系到贫困户的钱袋子鼓不鼓。从现在到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扶贫对象贫困度更深、扶贫成本更高、扶贫难度更大。为有效发挥商贸流通企业的渠道作用,提升商贸物流企业“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质量效益,李小红建议:一是国家和省级层面制定与《“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配套的三年行动计划,并出台提升商贸流通企业“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质量效益的实施意见;二是将商贸扶贫纳入国家产业扶贫工程;三是国家从产业扶贫资金中,给商贸流通企业“万企帮万村”提质增效行动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产品销售渠道基础设施建设、帮扶企业产业扶贫项目贷款贴息和企业自主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