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多组学大数据队列研究为糖尿病精准营养干预奠基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雁日前分享了国际上关于精准营养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比如利用大数据收集餐后血糖,并提供个性化膳食干预糖尿病。
该院林旭研究组利用中科院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分析检测平台,对3200多名参加“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研究”的京沪城乡居民的红细胞膜脂肪酸进行了检测,在n-3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与代谢性疾病关联研究方面获得重要发现。
在红细胞膜反式脂肪酸的研究中,林旭研究组发现:中国中老年人群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较欧美人群低70%—80%;而且其主要的反式18:1脂肪酸与膳食奶制品摄入量显著相关;随着反式18:1脂肪酸的增加,罹患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应降低;而反式18:2脂肪酸却与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血脂异常风险呈正相关。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生活因素被认为与人们患代谢综合征有很大关系。而其中肥胖和2型糖尿病与多重遗传变异相关,人们的饮食、运动、精神问题、酒精摄入情况以及污染物也与2型糖尿病相关。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2016年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决定一个人的代谢表型。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在新陈代谢中发挥关键作用,每日提供10%的热量,分解维生素产生叶酸、维生素K,影响药物代谢和反应,指挥免疫系统应答。还有研究发现,植物性饮食更有助于增加肠道微生物的活跃度。
《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吃同一餐的人在餐后血糖反应中呈高可变性。通过精确预测血糖反应,将饮食习惯、身体活动和肠道菌群等参数结合在一起制定干预方案,可以成功降低餐后血糖。
林旭研究组使用移动设备收集营养数据,其中膳食收集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及所消耗的主要食物成分。通过对比800人(主要交叉验证组)和100人(独立验证组)的餐后血糖反应数据,针对收集到的不同个体饮食对餐后血糖反应的变化,利用机器可以准确预测餐后血糖。进而再对26位参与者进行个人定制膳食干预,其中14人是专家提供个性化膳食干预,12人基于机器预测提供个性化膳食干预。结果显示,个性化膳食干预可以改善餐后血糖。
目前,多组学大数据队列研究主要在欧美国家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中西方人群在遗传背景、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代谢表型以及疾病易感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亟须在大型流行病学队列和干预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组学的方法深入了解中国人群和亚洲人群的营养需求,从而为我国开展个性化定制膳食方案以及制定精准营养干预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据了解,去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李颖及其团队成功筛选了餐后高血糖患者(IPD)的诊断标志物,发现了糖尿病营养干预新靶点,据此提出营养干预措施,建立了糖尿病防治的关键方法,为今后实现精准化营养干预和个体营养治疗奠定了新的认知基础。 袁国凤
评论
相关展会
中国(上海)国际果蔬展览会
南宁国际茶产业展-南宁茶博会
海峡两岸茶业展-武夷山茶博会
青岛国际茶产业展-青岛茶博会
西安国际茶业展-西安茶博会
长春国际茶产业展-长春茶博会
2023第十届天津餐饮食材及预制菜展览会
贵阳国际畜产品及肉类工业展览会
2023第12届中国(南京)国际食品饮料展览会
长春农业食品展-长春农博会
系统管理员
Jason
发表资讯1000篇
最近内容
两招教你鉴别胶原蛋白肽来源!鱼肽,还是牛/猪肽?
展会开起来,订单签回来!2023HOTELEX上海展今日盛大开幕,同步释放文旅酒店及餐饮复苏最强音
Cheil鹏泰助力好记打造调味品行业全链路数字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