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 从十九大报告看企业社会责任 (二)

2018-01-15 发布 中国食品报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环境责任

  企业的决策和活动会影响环境,所以,保护环境是企业重要的社会责任。十九大报告中有较多的关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论述,把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定为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可见党中央对环境问题空前重视,明确企业为环境治理体系的主体。

  在十九大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第九条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部分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同时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并提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另外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对环境治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企业所处何地,其生产和经营活动必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涉及企业对资源的使用、企业活动场所、污染物和废弃物的产生等。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宜采取综合性的、系统的和整体的办法处理问题。

  企业在承担环境责任时,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阶段就要开始考虑环境问题,并在生产、加工、消费和最终废弃物回收方面都要考虑环境影响,并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采取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和方法来预防和减少污染,促进环境保护。具体来说,企业应该在下列四个方面做好自己的责任。

  污染预防

  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要做好这些,企业首先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预防环境污染,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企业向空中排放的污染物;企业向水中排放的污染物;企业产生的废弃物;有毒有害化学品;其他可识别的污染形式。

  为了更好地预防其活动所产生的污染,企业应当做到:首先,识别污染。一方面,要识别企业的决策和活动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要识别企业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并找到其来源。其次,监测污染。也就是要对识别出来的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数量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测量、记录和报告。第三,采取措施。首要目标是预防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对无法避免的应妥善管理,采取措施减少其所产生的影响。开发对环境更友好的产品和服务。制定环境事故预防方案,并制定应急计划。

  资源可持续利用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定为基本国策”“必须坚持节约优先”“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等等,都是对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资源节约的反复强调, 并把它上升到基本国策和国家行动上。

  企业可以通过减少资源消耗,综合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和可持续的可再生资源,或以可持续、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来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体包括:第一,识别企业使用的资源有哪些及其来源。对于企业大量使用的资源,企业应当进行测量、记录和报告其使用情况。第二,尽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并尽可能对原材料和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在可能的情况下,用可再生的、环境影响小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第三,企业应利用其影响力带动其他企业进行资源可持续利用,如推行可持续采购,将环境责任延伸到供应链的其他企业。

  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等,就是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与措施。

  减缓气候变化  为减缓自身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企业首先要识别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并测量和记录排放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例如,评估燃料使用的数量和类型,提高使用效率;采购节能设备和原材料,开发节能产品和服务;减少因土地使用和土地使用变化及工艺或设备而释放的温室气体;采取措施抵消剩余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等。总之,企业应当通过各种措施,逐步减少和最小化温室气体排放,并在其影响范围内鼓励其他企业采取类似的行动。

  适应气候变化  除应减缓气候变化外,企业还应研究适应气候变化的计划和措施,减少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在其影响范围内,促进企业利益相关方采取类似行动。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如下:考虑气候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可能出现洪水、强风、干旱和缺水等恶劣气候的影响,调整土地规划、区域划分和基础设施;在农业、工业、医药等方面开发应对技术,以确保饮用水、卫生、食物等至关重要的资源的安全;提高应对洪水的能力,包括恢复能疏导洪水的湿地,并在城区推广渗水性能好的地面;教育公众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栖息地恢复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企业如何做到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栖息地恢复呢?首先,企业要识别其决策和活动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消极影响。其次,企业在决策时,要优先选择不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损害的措施,次优选择损害可恢复措施。第三,企业应采取措施保护物种和栖息地,更要避免会导致当地物种灭绝,或允许外来物种入侵的措施。第四,在土地资源方面,采取“规划、设计和运行实践”的模式,尽量减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融入保护自然栖息地、湿地、森林、野生动物走廊和农业用地的理念。第五,在原材料采购中,提高可持续产品的比例。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李健

评论
相关展会
中国(上海)国际果蔬展览会
2023-12-22 上海-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
南宁国际茶产业展-南宁茶博会
2023-12-01 南宁市-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海峡两岸茶业展-武夷山茶博会
2023-11-16 南平市-武夷山茶旅小镇会展中心
青岛国际茶产业展-青岛茶博会
2023-11-16 青岛市-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西安国际茶业展-西安茶博会
2023-10-25 西安市-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浐灞)
长春国际茶产业展-长春茶博会
2023-09-08 长春市-长春国际会展中心
2023第十届天津餐饮食材及预制菜展览会
2023-09-06 天津-天津梅江会展中心
贵阳国际畜产品及肉类工业展览会
2023-08-18 贵阳市-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2023第12届中国(南京)国际食品饮料展览会
2023-08-10 南京市-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长春农业食品展-长春农博会
2023-08-01 长春市-长春国际会展中心
推荐图文
最近来访
联系我们
沙汉林
13301586619
shl@hotofood.com
展位预定/展会活动
张丽娜
17706531059
zln@hotofood.com
媒体合作/展会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