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7年CPI同比上涨1.6% 专家:2018年CPI将保持平稳走势
核心价格指数也称核心CPI,是从消费物价指数(CPI)中剔除不完全受或者说不太受货币影响的部分商品的价格指数,一般指剔除食品与能源价格。很多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很关心并计算核心价格指数。
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8%。2017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了0.4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2017年CPI走弱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涨幅较低,从2017年2月以来食品价格一直负增长。全年气候相对平稳,蔬菜粮食供应充足,食品价格保持低位。非食品价格和核心CPI走势则平稳,全年平均上涨2.3%、2.2%。核心CPI呈稳中略升态势,主要原因是医疗保健、教育旅游等服务类价格上涨。
2017年CPI温和上涨
2017年全年,CPI涨幅比上年的2.0%回落了0.4个百分点至1.6%,完成全年3%左右的物价调控指标。
2017年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个月上升0.1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
综合全年来看,2017年CPI同比涨幅走势略显波动,从1月份的同比上涨2.5%的峰值,再到2月份的谷底,同比上涨0.8%,此后CPI涨幅缓慢爬升,年终收官1.6%的同比涨幅。但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CPI涨幅已经连续9个月维持在1.2—1.9之间。
针对这一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从历年CPI指数的走势来看,全年CPI同比上涨1.6%,是一个比较低的价格涨幅。
在CPI温和上涨的背后,张立群指出这主要表明两方面内容。一方面,CPI涨幅较为平稳表明中国消费品的供求平衡状况较好,特别是基本生活消费品的供求平衡状况比较好。另一方面,这也表明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居民的消费活动已经具备比较丰富、充分的供给保障,这也支持了价格走势的平稳。
食品价格处于低位年末涨幅扩大
对于2017年12月份CPI数据,业内人士表示,食品价格上涨是拉动12月CPI上升的主要原因。天气转冷,食品价格呈季节性上涨趋势。12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1%,涨幅比上个月扩大1.6个百分点。主要食品价格都有明显上涨,鸡蛋、水产品价格环比涨幅较大,分别为4.4%、5.5%。鲜菜、鲜果、猪肉价格环比都有明显上涨,涨幅都超过了1%。从同比来看,虽然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4%依然负增长,但降幅比上个月收窄了0.7个百分点。
虽然去年12月份,食品价格推升了CPI同比涨幅,但全年来看,食品价格一直处于低位。在全年涨幅中,食品价格下降1.4%,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专家表示,这主要受猪肉和鲜菜价格下降较多影响。
2017年CPI走弱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涨幅较低,从2017年2月以来食品价格一直负增长。全年气候相对平稳,蔬菜粮食供应充足,食品价格保持低位。猪肉价格在2017年迎来下行周期,从5月到10月的每月降幅都超过10%,对物价形成下拉作用。
2017年1月份,春节因素带动CPI上涨,食品、旅游、服务类价格涨势明显。需求旺季带动蔬菜、鲜果、猪肉和水产品等食品价格上升,但食品价格涨幅不及此前一年同期,整体走势相对平稳。而2月份,则由于节后需求减弱,大部分食品价格下跌,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为-4.3%,是2000年以来最低值,2009年8月以来首次负增长。
虽然去年8月份由于夏天全国性高温和强降雨天气影响了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使得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但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只有-2%,依然为负增长。
去年11月CPI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当时分析认为,食品价格环比-0.5%降幅明显,同比涨幅跌至-1.1%,是CPI走弱的重要原因。食品价格走低有猪肉价格周期性持续大幅同比负增长的原因,也有蔬菜粮食供应充足的原因。11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温和,蔬菜肉禽供应充足,鲜菜和水产品价格明显下降。猪肉价格同比为-9%,虽然降幅有所收窄,但依然较大。
张立群认为,食品是居民日常生活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食品价格的下降表明中国食品供应保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也与中国多年重视农业生产、重视农产品流通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有直接关系。
2018年CPI走势将趋于稳定
张立群认为,2018年的CPI走势将会延续2017年温和上涨的态势。
他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依据在于食品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
他认为,食品价格作为一直影响年度内CPI涨幅的主导性的因素,预计今年将会保持相对平稳,这一点是保持CPI涨幅较小的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中国大力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各类消费品供给比较充足,供求关系比较平衡,是CPI的涨幅较为温和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本报记者 王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