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调味品“阴差阳错”线上热
近期,受疫情影响,宅经济成为新的风口,随着居家消费者的增多,调味品家庭渠道消费量随之提升。数据显示,1月18日至今,京东平台调味品成交额增长超过129%。业内人士称,家庭消费的崛起,为调味品在疫情期间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但仍难弥补餐饮渠道的缺失,餐饮行业受到极大的市场冲击,这对于以餐饮渠道消费为主的调味品企业而言,影响很大,但线上渠道的走红暂时有所弥补。
“现在是特殊时期,不能出去吃,所以只能自己尝试做一下,调味品是灵魂,所以买了很多种类,准备把想吃的美食都试一遍。”在陈女士的自制菜单中,火锅、水煮肉、凉皮等美食被排在了前面,为了做好这些食物,陈女士在家中囤积了大量的香醋、十三香、蚝油、火锅料、老干妈等调味品。
陈女士的做法只是疫情期间众多居家消费者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疫情防控期间,食谱类App在移动应用中涨幅排名靠前,部分App流量翻番;1月18日至今,京东平台调味品成交额增长超过129%,其中,酱菜、榨菜、酱油、蚝油、火锅调料成交额占比最高。此外,烘焙类商品搜索量增加100倍,酵母销量涨了近40倍。春节期间葱姜蒜售出了393万份,酱油、醋、十三香等各式调味料的总体销量增长了8倍多。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调味品本就是生活中的刚需产品,在疫情管控的特殊时期,居家消费人群大量上升,调味品在家庭渠道的销量也随之上升,但这样的增长并不会长久,只是一个比较短暂的特殊现象。
对于各大调味品企业而言,产品产销与餐饮业发展息息相关。数据显示,在调味品市场,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有三种:餐饮渠道、家庭渠道、工业渠道,占比分别为40%、30%、30%。这也意味着在疫情管控期间,将近40%的销售占比被砍掉。
中国调味品协会秘书长白燕表示,虽然调味品的家庭消费量在提升,但是相比餐饮和旅游业中被遏制的饮食消费来说,家庭销量的增加还是无法弥补这一缺口的。数据显示,部分调味品企业普遍认为2月业绩会同比下降20%左右,一季度则会同比下降10%左右。
就调味品巨头海天味业而言,其在餐饮渠道销售占比为六成,以家庭消费为主的商超渠道占比为三成,其他渠道的占比为一成。而从海天味业整体的收入来看,餐饮渠道的收入占比为60%。“停业将近一个月的餐饮,将对海天味业一季度业绩产生较为明显且确定的冲击。”徐雄俊称。
虽然在特殊时期,对于以餐饮渠道为主的调味品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于千禾味业、中炬高新以家庭消费为主的企业的影响较小。千禾味业主要产品定位家庭消费,餐饮渠道不足10%,以家庭消费为主的商超渠道大约占九成。
因餐饮企业的大量关闭,调味品企业遭受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多数人看来,疫情期间的产销量下降只是需求暂时被遏制的结果。如果疫情结束,市场恢复正常,调味品产品的产销量会很快回到正常的发展速度上。
关于疫情之后大调味品企业如何发展,白燕表示,在此次疫情之下,宅经济成为风口,对于调味品企业而言,将进一步挖掘这一市场的需求。同时,对于全渠道的构建也将迅速提上日程。
就疫情管控期间各渠道销售占比及面临的影响、未来的发展规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对海天味业、李锦记、千禾味业等调味品企业进行了采访,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张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