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去中间商”究竟是什么?
去中间商,产地直销,一直是电商平台吆喝价廉物美的潜台词,相对工业品容易,但对于大宗消费的农产品去中间商本就是个伪命题,是个时代骗局。
改革初期,中间商被誉为“投机倒把”,有些人甚至被公检法盯上。随着时代的演变,中间商被冠以“二道贩子”“黄牛”等称谓,虽“不光彩”,但毕竟开始合法了。再后来,各农业产地有了“对缝的”“渔中”“产销经纪人”,这都是每个时期因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的一个行业,,他们在某个特殊阶段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的商业模式出现时,总是喜欢拿“去中间商环节”说事:传说中的工业4.0,就是没有中间商的时代,生产厂家直接面对消费者。这样问题就来了,种养殖业基地和农民自产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由谁来监管?商品生产企业是跟销售企业有了一定的订单,那么销售企业不就成裁判了么?裁判的收入跟运动员挂钩,脑子被水浇过也能想出结果是什么样的。
其实,在现下农产品交流过程中,那些被“不光彩”的“二道贩子”在日常不经意中帮我们做了很多监管的事。因为一般这些中间商为了自己的利益,每天不辞辛苦的去跑每个生产基地,他们甚至比种养殖企业还要关心未来要销售的产品,他们比那些所谓的直采企业派出的采购更加认真。原因很简单,中间商其实早就明码标价,而所谓直采者只是暗箱索取。中间商为了能长期跟批发市场的档口做生意,必须保证批发市场档口商品的质量。反过来说,批发市场档口老板大多都是在一个行业经过多轮淘汰后荏苒坚持的行业“土专家”,他们同样是监管种养殖企业或基地的执行者。
在被玩疯了的互联网+下,难道真能去中间商么?中国市场体量大,市场复杂,根系错乱,渠道多样,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一个群体都不可能被轻易取代,但是中间商不会被消灭,并不意味着中间商能全部生存下来。未来产地经纪人也需要系统化培训,通过更加高效的监管所在地区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对接并依托大批发集散地的优质商户,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所在。在互联网+冲击下,找准自己的位置,自己怎么给终端创造利润,自己怎么在终端更多的发挥自己存在的价值。
去中间商本就是互联网新零售企业玩出的一个噱头,有多少农产品是电商真正去产地直采的?来自互联网的新概念并没有结束,除零售端和新通路之外,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更是一场重大的灾难。无人零售,无人超市,无人货柜……各种黑科技,新概念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面对各大电商巨头的变化,经销商都是蒙圈了。之前不是说实体店不行了么?互联网如何如何厉害,现在一个个互联网公司却在抢占实体店,而且还玩儿那么大,这到底该怎么理解互联网思维呀!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间商要想长效发展必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不再单纯做中介赚差价。主动联合当地优质种养殖企业统一种养殖标准,打造自主品牌,并升级到品牌运营商,主动担负起市场营销、渠道构建、物流配送等多种功能。
做专业化渠道对接窗口。这类经纪人往往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多年对当地种养殖企业的了解,在某类农产品销售渠道或某个区域农产品上拥有很强的管控能力,在通过联合优质种养殖企业直接对接大流通中的关键环节(批发市场或分流中心)持续强化和扩大渠道优势来获取品牌运营的赢利增长。
从“投机倒把”到经纪人公司,本就是飞跃。如果在利用好互联网工具,助推成为当地农产品品牌运营的缔造者和运营者。那么主动权只能在中间商的手中,去中间商在农产品销售中最终只能是互联网企业玩出来的噱头。(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