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让保健食品消费回归理性“健康中国 五进专项科普神州行项目”启
9月21日,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主办的“健康中国 五进专项科普神州行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活动围绕保健食品“进社区、进乡村、进网络、进校园、进商超”(以下简称“五进”)开展专项科普活动,旨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让消费者在保健食品市场中理性消费。来自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媒体等200余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启动仪式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巡视员王松林说:“近年来,保健食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也存在不少消费误读,比如,将普通食品夸大宣称为保健食品并能包治百病等案例不胜枚举。要辨其真伪、溯其本源,引导消费者科学认知保健食品的基本概念、功能声称、适用人群、标签标识,理性消费保健食品,切实提高防范欺诈和虚假宣传意识至关重要。”原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王玉民认为,提升保健食品消费认知水平,关键是科普要做到位。确保“五进”专项科普宣传活动落到实处很关键,要充分发挥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科研机构、媒体、专家、志愿者等各方面的作用,及时跟进评估,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制度化宣传成果,适时调整、丰富宣传思路和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的宣传受众,做到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内容,解决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提高“五进”宣传活动的计划性、靶向性和实效性。
北京保健品化妆品协会秘书长张红力总结了近年来协会在预防虚假宣传、加强企业诚信自律、为行业正本清源等方面所做的努力,重申了保健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作为产品的输出源头,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控产品质量,加强诚信自律,坚决杜绝违规销售、虚假宣传、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行为,维护好首都食品安全和“京牌保健食品”管着放心、吃着安心的良好口碑。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林元教授针对发挥中医药优势,提升科学认知保健食品意识提出,“辩证保健”的原创理论,以此区分治疗和保健的界限,包括保健食品、亚健康、治未病之间的关系。即细分疾病中“疾”与“病”的关系,“疾”是小病,“病”是重疾,应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和方案,精准化和个性化是下一步医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结合个人体质,在饮食方式、精神心理和生活习惯方面加以指导和服务,让人们真正实现理性、科学消费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标准。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谢久忠表示,此次“五进”专项科普活动具有4个核心要素:科学认知、理性消费、主动防范、健康素养。活动将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福建、海南等全国重点城市,针对不同消费者,通过参观企业、专家讲座、现场咨询、消费体验、主题班会等形式,举办社区护老、知识下乡、校园护苗、网络课堂、商超咨询台等活动,使广大消费者了解保健食品法规要求,掌握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的区别,熟悉保健食品常见欺诈手段,切实提升消费者消费认知水平。
为确保“健康中国,五进专项科普神州行”活动高质量推进,落地见效,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五进”专家分别进行了演讲。
“进社区”专家田本淳教授作专题报告,解读了关于“健康”“保健”“保健食品”的含义和关系,“健康”是对于人的理想状态的一种描述,而“保健”就是保护健康,“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食品。如何正确使用保健食品,应该秉承科学引导、遵循实事求是、因人而异的原则使用保健食品。
“进乡村”专家金雪峰表示,将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与政府监管部门、媒体单位联合,进一步推进“双百工程”活动的开展,不断巩固和扩大影响力,形成长效机制,共同维护好首都食品安全和 “京牌保健食品”的良好口碑,切实保障首都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进网络”专家陶庆会结合互联网传播的“专业性、创新性、趣味性、文学性、科学性”的优势特点,为保健食品科普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展示了保健食品科普宣传通过网络动画、视频等形象生动的形式,不仅展示了科普内容,让消费者简单清晰的理解认识保健食品,也为参与科普活动的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宣传效果。
“进校园”专家吴广枫教授介绍了近期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的一系列校园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的开展情况,包括“大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作为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委主题日重点活动之一,围绕“一老一少”重点人群,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通过开展“知·食”营养健康讲堂、“食·趣”夏令营、“食·研”营养状况调研等专题活动,向老人和儿童群体宣讲食品安全营养知识,影响更多人群关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以市场监管总局“五进”、精准扶贫、全国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开展方向。
“进商超”专家殷仁联从基础营养教育、微量元素教育和保健食品的功能调节角度提出了商超人群的科普教育理念,如理性教育、不回避商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