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食品谣言视觉化更具蛊惑力,辟谣也应与时俱进
以“破除网络谣言、共建食育科普”为主题的2019中国食品辟谣与科普论坛于昨日在北京举办,会上介绍了当今社会食品谣言的新特点,与会专家对此纷纷发表看法。
食品安全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共建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会上公布的《中国食品辟谣联盟2018-2019年度工作报告》显示,2018到2019年度,辟谣联盟共发布原创权威辟谣信息30余篇,联盟网站发布及转发相关食品科普信息累计1500余条。而随着短视频的兴起,食品谣言也以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视频形式传播,传播路径更加的社交化,比文字谣言更具蛊惑力。中国食品辟谣联盟成立于2015年,是在原农业部、中央网信办、原食药监总局、原质检总局和新华社支持下,由新华网联合食品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共同发起的。
活动现场,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应急与评估处处长方晓华表示,这几年辟谣力度持续加大,正面宣传效果逐渐显现。农产品是买全国卖全国,而且时令性很强,每当有农产品上市,旧谣言往往换个外衣重新出现,并借助微信、快手等平台迅速传播,影响面广。据监测,今年上半年农产品正面舆情占70%,“质量兴农”等成为关键词。而想有效地治理食品安全谣言,就要用正确的知识对谣言进行快速反击;同时,要在辟谣后主动传播普及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让谣言止于真相。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副主任周展科表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谣言治理进入了新阶段,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对谣言及时研判,及时查证,权威辟谣,有效排解民众顾虑。加强网络辟谣工作应坚持内容为要,坚持守正创新。要积极回应民众关切,增强辟谣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用科学严谨的内容,以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提升辟谣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谣言进行有力回击,最大力度消除谣言恶劣影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表示,应该加强食品安全领域正面信息的宣传,积极披露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监管信息,净化食品安全谣言产生的土壤,同时通过搭建媒体平台,加大对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的宣讲力度,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增强辨别和抵御谣言的能力。同时,还要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强社交媒体的技术创新,建立监测、筛选、确认,以及处置网络食品安全谣言的机制。做成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及时辟谣的闭环系统,让公众了解食品谣言,进而提升辨别谣言的能力。
论坛还介绍说今年中国食品辟谣联盟还将联合相关协会开展中国食育工程传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科普创新工作,普及科学权威的饮食营养知识,通过拍摄科普宣传片、短视频等方式,实现食品辟谣内容的多媒体传播,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向公众普及科普、辟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