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伊利在努力做中国雀巢,而黑它的人也同样努力
8月5日,伊利出了一份针对其474名高管的股权激励政策。这本是一件好事,是给伊利高管团队带了一幅“金手铐”,让股民吃了一颗“定心丸”。结果却遇到了人民币破7的大事件,伊利股价随之下跌,这也给了看客们疯狂“黑”伊利、“黑”潘刚的理由。不过,8月7日,伊利的股价又开始涨了,狠狠地打了一些人的脸……
01 事件“还原”
7月25日晚间,伊利发布公告称,完成了此前的回购计划,回购总股本3%,每股股价31.67元。而后,伊利打算用这3%做为激励,分给伊利的474位高管。其中,潘刚一人占0.9972%。更“可气”的是:这些股份是以五折的价格卖给这些高管们,并且,五年后解禁的条件又“很低”。
于是,一时间关于潘刚这5年能获利多少的“问题”,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有说,按伊利当前的市值1800亿算,潘刚他们会拿到价值54亿的奖励;有说,按伊利当前的股价来算,伊利高管们半价买入后,这一进一出就是28亿,潘刚5年就能分走9个亿;就按目前看到的、最少的版本来说,潘刚5年能赚7个亿,不知道算这数据的大哥,是不是扣除了潘刚买股票从银行借钱的利息。
更有厉害的说,快消品行业对高层依赖不严重,换谁来都行。
最让人不开心的是,这些股权五年后解禁的条件“太低”了。只要2019年净利润增长8%,此后每年净利润增10%,到2023年相较2018年增长48%,“很轻松就能完成了。”
02 “快消人”解读
老纳不炒股,但是个快消人,就用行业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些所谓“专家”们的观点。
为何会有股权激励?
首先,老纳觉得潘刚这些高管得感谢2018年“黑”潘刚,抵制伊利的那些人。如果没有这些“黑子”,估计这个激励还得延迟一段时间才能执行。去年,潘刚因身体原因在美国看病,但这件事却给了别人“机会”。
针对此,谣言四起。什么潘刚下飞机就被警察带走、协助调查;还有人用小说的方式开启了一段“影射是公民权利”的思辨;更有媒体人因一年的牢狱之灾,成了抗击“伊利”的第一斗士。只是,后来他再写伊利什么,伊利都没理睬过。
2018年5月,潘刚归来后,所有谣言不攻自破。谣言破了,但真正关心伊利的股民心理会不会打鼓?为什么会闹出这样的谣言?潘刚和他的团队还能不能被大股东和当地政府支持?虽然,潘刚是伊利的董事长,但其只是一个高级打工仔而己。
要知道,潘刚虽带领伊利走向辉煌,但那个号称“乳业教父”的、前董事长郑俊怀,对伊利的贡献也不小。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所有人都看到了。
彼时,有关潘刚的谣言,有鼻子有眼的。“无风不起浪”,这是中国吃瓜群众的心态,中国股民的心态也大多如此。有不少人会说:因为伊利在股市跌不起了,才让潘刚回来救个急,未来肯定扶另一个人上位。这样的谣言,不少。这一点从伊利的股价上就能看出来,有跌有涨,但涨的不多,有时跌的比涨的还多。一句话,股民没信心,尤其是2019年暴雷的那么多。
这个时候,制定这样的股权激励,就是向股民传递一个信息:大股东信任潘刚,也信任潘刚带领的团队,大股东与潘刚团队合作无间。未来,伊利依旧在“潘刚董事长”的带领下……
所以你说,气不气人?因为外界深深地“黑”,大股东要力挺潘刚,就需要做股权激励。潘刚是不是要给那些黑他的人发个大大的红包呢?
其次,有关一半的价格。伊利针对其高管们的股权激励是用五折的价格购买的、这是利益输送嘛?
必须不是。因为,国家有规定。
再次,解禁条件。
在为数不少的媒体和专家们眼中,此次股权激励的解禁条件,是很容易达成的。净利润增长——2019年增长8%,到 2023年增长不低于48%。以伊利2018年比2017年净利增长7.48%计算,2019年增长8%是超2018年净利润增长的。这一点,估计伊利还能完成,毕竟,2018年伊利经历了“至暗时刻”,所以,2019年相对好完成。
可此后每年相对于2018年净利润增长18%、28%、38%、48%容易嘛?
当然,在键盘侠们眼里,伊利20余年间,每年的增长率不算啥。可做为快消人,谁敢说自己的企业能每年增长10个点,更别说净利增长10个点。现在,不要说增长,能不下滑的企业就已经是行业“金饭碗”了。
看看两乐,都变成生产浓缩汁的了,运营全部交了出去;娃哈哈2013年销售783亿,高喊着过千亿,可后来却“跌跌不休”,到2018年,差不多跌去了300亿。统一企业从2016年就强调“为了稳健,可以不要增长”。至于加多宝、王老吉、六个核桃、红牛,谁不曾一时风骚,可如今呢?纷纷闪了自己的腰。
要知道,目前美国最大乳业公司迪因食品股价暴跌36%,凭什么你就认为伊利每年实现净利润增长就很容易?要知道,按伊利2018年净利润和销售业绩算,伊利在2023年要达到年销售1165亿,净利润95亿的业绩。这数字用键盘敲着容易,做到真的容易嘛?更何况,谁又知道未来的中国乳业又会受到怎样的“中伤”……
最后,快消品对关键人物和领导者不依赖、换个领导也能活的好。
这又是一种想当然。我们就以乳企为例,先说光明,光明作为曾经的乳业老大,如今甚至连乳业老三都算不上,只能偏安上海。而光明最为人诟病的是什么?团队不停的换。光明最大的、百亿级单品慕斯利安,出自郭本恒之手,这样的人才,最后因为100万费用入狱。看看光明这些年换的领导层吧,你连名字都还没熟悉呢,就换下一个了。
至于伊利的老对手蒙牛,相对好一点。就换了四任负责人。第一任牛根生,第二任杨文俊,第三任孙伊萍,第四任卢敏放。同为蒙牛十大创业元老级人物看来,“蒙牛这两年出现了质量问题,是公司整体运营水平的一个投影”。上述人士说,2008年开始,蒙牛在杨文俊“挂帅”下进行管理系统变革,但在这一过程中,并没能很好地提升管理效率实现管理体系的提升,“简而言之,就是管理系统太庞大、出现了大企业病”。
只是,当时蒙牛还有牛根生在,蒙牛还压着伊利一头,而此后的孙伊萍时期,卢敏放时期,蒙牛与伊利的距离越拉越大。孙伊萍时期差100亿,卢敏放时期差113亿。你跟我说换个管理层,企业也能好好的?
如果换个管理层对企业没影响,旺旺的老板蔡衍明不会三收三放权给蔡旺家,宗庆后不会说自己的职位可能不传给宗馥莉,健力宝不会没了李经纬后,就真的看不到了。多少企业的创始人“不在”了,企业就不在了。
03 潘刚苦不苦
为什么做股权激励?
当一个人做到高层,没有任务目标的时,就很容易失去斗志。曾有娃哈哈前任省区负责人说:在娃哈哈,做到省区就到头了。所以,没有目标,大家就只剩搞费用了。
股权就意味着,你是企业的一部分。所以,你看包秀飞在帮助贝因美摘去ST帽子后,就建议公司回购股份,对管理团队进行股权激励。而贝因美为此计划收购3.26%-6.52%的股份。当时,消息流出,大家的评价可是一片看好,说这是把包秀飞跟贝因美绑定了,贝因美就给包秀飞带上了“金手铐“,未来,要在包秀飞带领下走向辉煌。
一样是3%的股份,一个是帮企业创造千亿销售额,一个是帮企业摘ST帽子,评价却不一样。当然,老纳不是说包秀飞的“未来”就容易达成。
除了贝因美,2018年香飘飘也做了一份股权激励。在业绩低迷、空降高管离职,新品MECO牛乳茶卖的差,香飘飘股价跌近发行价。可股权激励不到一年时间,香飘飘就又推出一款年销售近十亿的单品。
为了股份,董明珠活成了一个网红。因为她要把董明珠跟格力绑定,这样才不会有人动她的位置。这些年,董明珠与珠海国资委的“斗争”,那就是一部加长版的《甄嬛传》。
董明珠自己为格力代言,在格力,手机开机画面都是自己的照片。没事就去撕小米、撕美的、告奥克斯。因为股东不同意买珠海银隆,她就自己找人借钱买,让自己活成快手的东北老铁。终于拿到了格力电器的股份。对了,她的股份是其他董事股份的三倍呢。
而潘刚不过就是伊利公司投个广告“在董事长潘刚带领下”都成了全网群嘲的目标……
一定程度上,不懂得分享股权的公司可能也是一家好公司,但一定不会是个伟大的公司。所有人都说要学华为,可谁学了华为不上市、但全员持股呢?为何蒙牛当年一牛狂奔,奔出了蒙牛速度?那是因为牛根生相信: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道理。可世间只有一个牛根生,如今,蒙牛的人都像中粮原负责人宁高宁说的,不过是国企放牛娃。
你想让你的团队有狼性,可你只知道给团队喂草,这样的企业能养出狼嘛?当一个企业高管,创造几十亿,上百亿,几百亿,甚至几千亿,当他离职后,却依然只能去另一个公司去做职业经理人,这对企业高管来说,是不是一种悲哀?
2006年,伊利开始做员工股权激励,正是这样的股权激励,让伊利集团在2008年的风波中站稳脚根,在此后的发展中夺回自己的位置。从2009年到现在的十年间,伊利年化收益率达38.93%,市占率第一,亚洲三强,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大股东和股民是看在眼里的。
而如今,伊利面对谣言,面对乳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蒙牛现在的动作比伊利还要猛),想要找到未来增长的突破口,股权激励应该是个好方法。
只是这增长,让行业人来看,潘刚和他的团队绝对不容易达到。未来突破点在大健康上,可大健康现在的状态依然只有畅意能带来销量,其它的核桃、焕醒源都不见好。而瓶装水,伊利曾经失败过。
想要做中国的雀巢?伊利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梦想还是要有的。不过,如果你不能为别人的梦想助力,也请不要嘲笑……
这些例子你告诉我,换个管理层也一样?我信你个鬼呢。
评论
相关展会
2021厦门国际自有品牌展
杭州酷展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陈一笔
发表资讯1000篇
最近内容
朱丹蓬:创新中式菜单,洞开植物肉的未来
山东一正有机农牧李永军访谈:探索14年 有机让土地更有生命力
荣获“2020年十大中国经济新闻人物”,卢敏放引领蒙牛为全球乳业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