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量价齐升,养白羽肉鸡咋还亏了?
7月29日,全国白羽肉鸡苗价格延续升势,每羽较前一日涨0.2元,报4.7-5.3元/羽,单日涨超4%。7月以来,鸡苗价格从6月底最低价的1.3元/羽左右大幅拉升,均价触及5元/羽,涨了3.7元/羽,涨幅高达284%,价格远高于去年同期2.95元/羽,同比涨69%。
今年国内肉鸡销售量价齐升,按理说全行业应该盈利丰厚,但白羽肉鸡商品养殖近来居然陷入亏损的境地。
农业农村部肉鸡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郑麦青表示,今年1-6月,每出栏一只白羽肉鸡平均亏损1.44元,黄羽肉鸡平均盈利2.22元。
白羽肉鸡产业为何陷入亏损境地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1▶▶▶ 禽类上市企业半年业绩喜人
受2019年禽类供应紧张的影响,父母代鸡苗、商品代鸡苗以及毛鸡、鸡产品价格上行至高位,其中以中上游环节为主要经营范围的益生、民和股份行业景气度持续攀升,给禽业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盈利。
7月24日,益生股份(002458)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4.46亿元,同比增长188.07%;净利9.04亿元,同比增长2688.67%。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益生股份解释受益于白羽肉鸡产业周期的趋势上涨,行业持续利好。公告显示,2015—2018年,我国祖代白羽肉种鸡引种(更新)量已经连续四年低于75万套,引种(更新)数量远低于我国的需求数量。
此外,益生股份表示由于多年来累积的种鸡产能逐步淘汰以及持续的引种限制导致种鸡供给量逐步下降,父母代白羽肉鸡的存栏趋势性下滑,存栏量减幅较大,商品代白羽肉鸡供给紧缺,父母代肉种鸡雏鸡和商品代肉雏鸡价格高位运行。
除了益生股份外,民和股份(002234)、仙坛股份(002746)预告上半年业绩均实现大增。
其中民和股份预计半年净利约8—9.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4244.40%—5113.28%;仙坛股份预计半年净利为3.80亿元—4.20亿元。
◀◀◀2▶▶▶ 量价齐升,白羽鸡产业咋还亏了?
然而,尽管以上禽类上市企业2019上半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白羽肉鸡商品养殖近来还是陷入亏损的境地。
农业农村部肉鸡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郑麦青分析,去年以来,商品肉鸡价格的持续高位,带动雏鸡价格快速上涨,至3月中旬雏鸡价格普遍超过9元/只,创2009年以来的最高值,并在高位区一直维持到5月末。6月份出栏的白羽肉鸡,养殖者平均亏损4.36元/只。
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便是——雏鸡苗成本过高。
白羽肉鸡产业链中唯一有壁垒的两个环节是上游种鸡和下游屠宰。这也是造成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过去四年白羽祖代鸡引种量持续低于均衡值的背景下,产能持续紧平衡,商品代鸡苗供给不足。
在高价鸡苗时代,产业链的盈利分布也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格局。目前,一羽商品代鸡苗盈利高达5.5元,屠宰一只毛鸡的盈利高达3元,均创下白羽鸡有史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然而,外购鸡苗育肥环节却处于亏损周期的状态,好在近期饲料价格下跌明显,缓解了专业育肥户的亏损。
在育肥环节亏损的情况下,鸡苗价格仍然居高不下,由于中间的肉鸡育肥门槛较低,高价鸡苗成为常态,散养的育肥户生存困难,他们被迫归入禾丰、新希望六和、仙坛等公司加农户的产业体系内,必将加速产业链一体化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价苗鸡并非坏事。
◀◀◀3▶▶▶ 雏鸡成本为什么过高?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高价鸡苗的市场环境呢?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骨干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辛翔飞分析道:
白羽肉鸡种源对外依存度过高,是当前国内肉鸡行业最为突出的短板。目前,我国还没有培育出生产性能优良的白羽肉鸡品种,白羽肉种鸡全部依靠进口。从短期来看,依靠进口种源可以降低我国自身的育种成本和压力,引种企业可以从中赚取巨大利润。
△图片来源:网络
但从长期来看,一旦肉种鸡主要供给国发生禽流感,我国白羽肉种鸡引种就会受到限制,产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另一方面种源是畜牧业价值链的高端,2010-2014年我国每年在引种方面支付国外白羽肉鸡育种公司的费用均在3000万美元以上,其中2013年甚至超过5000万美元,并且对国外种源进口的过多依赖极易加剧父母代、商品代的价格波动。
此外,8月随着学校开学,学校备货的开始,鸡产品价格有望上涨,也会拉动毛鸡以及鸡苗价格。有机构分析指出,从白羽鸡生长周期推算今年11月前商品代鸡苗仍将保持供给趋紧状态。
◀◀◀4▶▶▶ 怎么办?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骨干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辛翔飞:
我国肉鸡产业发展模式正在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正是加快我国白羽肉鸡育种本土化进程和黄羽肉鸡遗传改良进程的战略机遇期。面对当前我国白羽肉种鸡种源受制于人的现状,实现白羽肉鸡育种的本土化,有利于降低企业引种成本,有利于摆脱种鸡受制于人的困境。
鉴于冰鲜鸡销售将成为未来主流的趋势,行业管理部门宜对现有黄羽肉鸡育种方向重新进行分析论证,进一步做好黄羽肉鸡等本土肉鸡品种的遗传改良,推进肉鸡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建议国家启动白羽肉鸡遗传育种重点研发计划,加快推进实施2014年制定的《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鼓励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遗传资源,立足本土消费市场,走差异化战略,助推适合我国消费特色的肉鸡品种的育种工作,形成多品种互补的肉鸡生产格局。
延伸内容
白羽肉鸡行业持续亏损的历史
白羽肉鸡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仅有40年。经过40年发展,中国肉鸡产业规模化比例已达到79%,远高于其他畜种。目前,全国年出栏5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场(户)超过了60%,已成为肉鸡生产的主体。
但是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白羽肉鸡行业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和困难,突出表现为整个行业都不盈利,除了2016年行业盈利了半年,其他年份都是微亏或深度亏损。
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导致白羽肉鸡的需求下滑,而供给端感知需求下滑是滞后的。即使产业感知到了需求的下滑,开始控制产能,但是产生作用需要时间,因为是从源头祖代鸡开始控制产能的,从祖代鸡苗到商品肉鸡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
回溯历史可发现,2013年的引种量创了新高,达到154万套,从2014年开始行业的引种量逐年下滑,行业确实做出了应对,但是引种量下降反映到终端大约是2015年。到了2015年,行业确实陷入了历史最大的一次亏损。
深度亏损让行业主动去产能,突出表现为自行提前淘汰父母代和祖代种鸡,进而使产能出现了一个小缺口,这个缺口需要时间来弥补,突出表现为父母代和商品代鸡苗价格的暴涨,这轮暴涨又正好叠加美国和法国的祖代鸡引种受限,这让行业感到久旱逢甘霖,对未来充满希望。
其实行业仍需进一步的产能去化来休养生息,但错误认知使整个行业又一次增加产能而不是去产能,疯狂的补栏和换羽给行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表现为2017年行业重新深度亏损,且这一次亏损的时间和深度远高于2016年。
直到2018年,国内肉鸡产业基本摆脱H7N9流感疫情影响,白条鸡和活鸡价格均创历史新高,结束了亏损状态。
这一年,商品代肉鸡养殖平均盈利水平3.59元/只,相比于2017年1.19元/只提高了2.40元/只;其中,白羽肉鸡养殖收益平均盈利1.79元/只,相比于2017年盈利0.09元/只提高了1.70元/只;黄羽肉鸡养殖收益平均盈利5.39元/只,相比2017年盈利2.42元/只提高了2.97元/只。2018年商品代养殖是全产业链中盈利较好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