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浙江省全面开展防病治虫保丰收行动
今年以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偏重发生,全省防病治虫保丰收形势十分严峻。当前正值浙江省粮食作物生产的重要时期,也是病虫防控的关键期。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有效防控重大病虫危害,保障粮食稳产。
今年浙江省自入梅以来,全省多为降水天气,平均温度比常年同期偏低,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适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草地贪夜蛾、“两迁”害虫迁入为害和稻瘟病、白叶枯病暴发流行。据省植保部门监测调查,截至7月10日,全省23个区域测报站灯下褐飞虱累计诱虫4140头,分别是去年和常年同期的2.11倍和1.18倍;早稻稻纵卷叶螟田间平均卷叶率6.72%,分别是去年和常年同期的9.6倍和3.2倍。浙中南山区、半山区早稻穗颈瘟发生严重,部分田块株发病率超过80%,单季稻稻瘟病叶瘟在田间已见病症,严重田块株发病率达到50%;早稻白叶枯病发病面积5000亩,严重田块株发病率100%,早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为近十年来发生最重年份。
省植保部门预计,南方虫源将持续迁入浙江省,重大病虫成灾风险概率明显增加,对浙江省粮食稳产高产造成严重威胁。通知要求各地统一思想、统筹谋划、统一部署,全面开展防病治虫保丰收行动,把病虫害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抓实落细。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信息,植保监测人员要到岗到位,监测设备有效运转,严格执行监测规范,及时发布监测信息。一要加强调查力度。组织开展“两迁”害虫和草地贪夜蛾大区联合监测,持续做好灯下监测和系统调查。8月中旬,做好水稻“两迁”害虫和稻瘟病的田间调查监测,重点关注褐飞虱短翅型成虫比例和稻瘟病叶瘟的发生趋势;9月中旬,重点关注褐飞虱田间虫量突增情况及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害情况,结合水稻关键生育期气候变化,及时提出防治意见。二要加强预测预判。严格执行重大病虫定期报送制度,草地贪夜蛾已发区域实行一周两报,新发区域即时上报;水稻重大病虫实行一周一报,突发突增即时上报,确保病虫信息及时传递。要根据病虫情报,及时开展发生趋势会商分析研判,为科学防控提供保障。三要加强信息发布。要保障病虫情报发送及时性、有效性,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即时发布病虫预报预警信息及防控措施。
强化科学防控,确保防控效果是减灾夺丰收的关键措施。通知强调各地要按照《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方案》和《2019年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要求,突出重大病虫、重点区域、重点时期,把草地贪夜蛾、“两迁”害虫、稻瘟病等重大病虫作为防治主攻对象,因地制宜制定科学防控措施,开展分类指导,实施科学防控。
当前,重点要做好夏秋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抓住晚稻孕穗期和破口前7-10天(籼粳杂交稻和常规晚粳稻分别全田10%-20%和70%剑叶与倒二叶叶枕平)两个关键生育期,孕穗期重点防控“两迁”害虫,破口前7-10天重点预防穗颈瘟、稻曲病。单双季混栽稻区还要加强二化螟的防治。遇台风、暴雨天气后要及时做好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流行性病害的防治。
通知还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要完善病虫防控联系服务制度,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规模化生产主体实施专人联系和现场指导服务,鼓励支持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统防统治服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扛起病虫防控的组织协调,做好病虫防控的保障工作,组织好人员沉到一线、走到田头,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用药,提高防治效果,为保障全年粮食生产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