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餐饮行业一次性餐具限供 请消费者配合
上海地区外卖下单,APP会强制要求选择餐具数量。
已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于“一次性餐具”的提供也做出了限制。条例规定,餐饮服务者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包括一次性筷子、调羹、刀叉在内的一次性餐具,外卖商家也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
“类似条例会不会在北京实施?”未雨绸缪,已有北京市民开始尝试“自备餐具”。专家表示,条例并非完全禁止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这也给了市民和商家更柔和的适应过程。
个人体验
上班自备餐具 感觉并不麻烦
所在公司没有食堂,上班族许鑫每天中午都要到楼下的便利店买速食,或者叫个外卖。对于每次附送的筷子、勺子、餐巾纸“三件套”,他可谓再熟悉不过。
说是三件套,许鑫往往只会用到其中的一件半。要是吃盖饭,主要用勺子;偶尔吃面,主要用筷子,很少有一起使用的情况。至于餐巾纸,许鑫有时会用,有时则随着剩下的那一件餐具一起扔进了垃圾桶。
“其实仔细想想,这么扔也挺浪费的。”一个月前,许鑫留意到上海即将实行一次性餐具限供新规的消息,这项规定虽然不会限制身在北京的他,但也让他冒出了一个想法:“如果上班自带餐具,是不是能更环保一点?”
起初,许鑫还认为自备餐具的想法不太现实,但认真考虑过后,他发现这样做似乎没什么难度。于是在半个月前的一天,他从家里带了一个勺去公司,中午到便利店买完饭后,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索取餐具,而是回楼上用自己的勺就餐。吃完饭之后,许鑫把勺子拿到卫生间洗了洗,重新装回了包里。
第一次自备餐具吃饭的过程很顺利,由此开始的半个月,许鑫已经逐渐习惯了多带一个勺上班。在许鑫看来,自备餐具一般只适用于固定场合的用餐,比如在公司吃午饭。如果去外边的餐厅,自己带餐具就显得太麻烦了。“有的餐厅连洗手池都没有,吃完了都没法洗。”
现场探访
快餐店堂食区域 方便餐具已少见
自备餐具去餐饮店有难度,那么店家在提供餐具时能否做到一次性餐具的减量?记者走访了广渠门、磁器口与崇文门附近的多家餐饮门店,发现一次性餐具在堂食中已经比较少见。
在广渠门附近的一家南城香快餐店,取餐台旁配备着瓷质勺子,边上的消毒箱则插放着瓷筷。门店经理介绍,这些餐具都是公司统一定制的,可以清洗再利用。“用这样的餐具,首先是为了环保,另外也有利于建立公司形象,显得更正规一些。”
而在磁器口附近的一家吉野家门店,除了有瓷质筷勺,还有可循环使用的杯子,这些瓷杯主要用于早餐时段接取咖啡或豆浆。店家介绍,所有的餐具在一年多前做过一次更换,顾客更早时就餐只能用一次性木筷或塑料勺。
在记者走访的其他四五家面饭类快餐店,堂食区域内均没有看到一次性筷子和勺子,店家只有接外卖订单时才会使用一次性餐具包。而由于难以替代等问题,一次性杯子和塑料吸管的使用依然比较频繁。
店家只能为堂食顾客提供一次性餐具的情况,仅在崇文门附近的一家快餐比萨店出现。店长表示,门店主要做的是外卖生意,堂食顾客的比例很小,因此就没有准备不锈钢刀叉等餐具。“而且员工饭点的时候非常忙,很难顾及清洗刀叉,用一次性餐具能方便不少。”
外卖订餐
“无需餐具”功能待完善
上海市施行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后,外卖订餐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记者在订餐平台上搜索上海地区的外卖店家,发现一些店铺已经在点餐页面的醒目位置加入了“餐具”一项。用户除了点选菜品,也需要选择是否需要餐具,部分店家还标注了餐具的额外收费,每份在一毛到五毛不等。
其他没有单独列出餐具栏的店家,用户点击下单后,订餐APP也会自动弹出“选择餐具数量”的页面,用户必须选定后才能进行下一步付款。页面下方还有“后续订单餐具设置”的追加选项,用户可以选择“依据餐量提供”或“无需餐具”。
目前,APP订餐平台尚未强制要求北京用户在下单时选择餐具,用户如不要餐具可自行备注。但记者发现,这项备注功能的实际作用比较有限。记者尝试在五家不同的店铺进行了外卖下单,每一单均标注不需餐具,但最后没有配送餐具的只有一家,其他四家均附带了餐具包。
对比五家外卖的小票发现,备注栏的位置和备注字体大小都有所不同。唯一没有配送餐具的店铺,所用小票的备注栏位于小票上端,备注字号较大,字体也与小票其他内容有明显区别。门店经理表示,之所以如此设计小票格式,就是为了让员工打包时不会漏看备注信息。
而在其他的四家店铺,小票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备注信息被放在了最下端,字体还很小;有的则密密麻麻的与其他信息混在了一起,很难辨认。记者走访了其中一家店铺,店长表示,当时确实是员工在打包时没仔细看,随手把餐具放了进去,下次会更注意备注的信息。
平台回应
应加强对商家监督 引导用户积极参与
相比于堂食,外卖已经成了一次性餐具的主要消耗渠道,订餐APP中设计“无需餐具”选项,对一次性餐具的减量有很大帮助,也契合了用户追求环保的理念。外卖平台美团的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对于“必选餐具数量”功能,公司已经开始根据上海的推行情况来规划其他城市的下一步进展。
针对记者反映的“已备注无需餐具,最终仍收到餐具”问题,负责人表示,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加强对商家的宣传和监督。“我们在后台上线了《不需要餐具商家规则》,每个月底会统计商家的执行情况,并提供奖惩。执行情况好的商家,平台会在环保活动页面中公布名单,用户可以直接点击商家下单。执行情况较差的商家,在APP的展示权重上会受到一定影响。”除此之外,平台也号召用户积极参与“无需餐具”订单后的环保小调查,多向平台反馈,进一步监督商家的履行情况。
“外卖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平台,除了对商家进行监督,也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引导消费者树立环保意识。”负责人表示,美团外卖已经将每月的最后一天设立为环保日,并借助植树节、环境日等环保节点,向消费者发起环保倡议。对于用户不选择餐具的行为,平台也会有相应激励措施。每一次点选“无需餐具”选项都会积攒环保能量,并兑换成公益金,捐赠到“环保设施公众开放基金”当中。
建议
在家里点外卖 就别要餐具啦
“从目前来看,对于新规的支持与质疑之声都有,我个人是属于支持一方。”餐饮行业研究者闫寒表示,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会增加原材料的消耗,餐具的后期降解也有难度,新规的实施对于环保肯定有促进作用。“但有人认为这牺牲了就餐时的便利性,实际操作中会有难度。”
在闫寒看来,很多人可能忽略了条例表述中的“主动”二字。“不得主动提供并不是直接禁止,这其实给了消费者选择的余地。既可以自带餐具,也可以向商家索要。”
有部分人出于卫生和环保角度,向来就会在吃外卖时用自己的餐具,这次的新规对于这部分群体没有影响。而对于一些在“临界状态”纠结的人,新规的施行有助于坚定他们用自己餐具的想法。“对于在家点外卖的人,新规的施行也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既然家里有餐具,就不要再向商家多要一份了。”
除了从条例上限制以及从环保概念上宣传,闫寒认为,一次性餐具的减量问题也应从商家的成本角度推动。“比如现在塑料吸管使用量很大,有的咖啡店、奶茶店就采用了一种无需吸管的直饮杯,打开杯口的小盖就可以直接喝到饮料。直饮杯的出现就是一种成本推动的结果,商家能从中节省塑料吸管的成本,又不会影响用户的就餐体验,他才有意愿去改良。”
评论
相关展会
2021厦门国际自有品牌展
杭州酷展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陈一笔
发表资讯1000篇
最近内容
朱丹蓬:创新中式菜单,洞开植物肉的未来
山东一正有机农牧李永军访谈:探索14年 有机让土地更有生命力
荣获“2020年十大中国经济新闻人物”,卢敏放引领蒙牛为全球乳业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