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贝因美上半年预亏1.1亿 挖掘特殊配方奶粉市场自救
对于刚刚扭亏“摘帽”才3个月的贝因美来说,艰难时刻并没有过去。
近日,贝因美(002570.SZ)发布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净亏损1.1亿-1.5亿元。尽管贝因美将亏损的原因归结为原料价格上涨等非经营性因素,但如何实现可持续性盈利,是摆在贝因美面前的现实考题。
7月15日,针对此次亏损后公司下半年的发展规划以及如何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长江商报记者发送采访函至贝因美官方邮箱,但截至发稿,未收到相关回复。
乳铁蛋白价格暴涨
近日,贝因美发布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净亏损1.1亿-1.5亿元。而对于此次亏损,贝因美解释称,配方奶粉新政正式实施后,市场趋势趋于明朗,行业秩序逐步向好,公司经营策略调整初见成效,销售逐步趋稳。但由于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及非经常性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致使公司利润同比相应下降。
乳铁蛋白作为母乳中重要的免疫物质之一,被誉为“健康的第一道免疫防线”,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贝因美所持有的配方中大部分含有乳铁蛋白成份,作为主要原材料其用量较大。
据2017年7月实施的新国标《食品营养强化剂乳铁蛋白》GB1903.17-2016,对乳铁蛋白的理化指标进行了修改,将纯度从90%提升至95%,导致市面上部分原料无法满足标准。受此影响,不少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早在去年就已被迫提价。
据市场人士透露,乳铁蛋白从2018年上半年的4000元/千克疯狂涨至近23000元/千克,同比上涨475%。不过,专业人士预测下半年乳铁蛋白原材料的全球价格可能会有所下降。
对于行业存在通过提价来缓解成本压力的现象,有业内人士表示,“贝因美既没有牺牲产品品质,也没有在终端涨价或者减产,始终保证市场上供应充足。公司更加看重高质量的长期增长,有其自己的节奏。虽短期内成本压力导致净利润下降,但不影响贝因美的长期发展规划。”
不过,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贝因美亏损根本原因是管理层不思进取、产品创新不足等。此外,也与公司战略、团队不稳定以及整个营销策略出现了严重问题有关。此次业绩预亏会对公司造成巨大的压力,不但会对贝因美公司的信心造成一定的打击,同时也会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
资产负债率高达63%
事实上,2因美从2016年到2017年,连续两年业绩不达标,损失惨重,股市上也是连连戴“绿帽子”。
面对这样的困境,贝因美公司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保命”措施。比如创始人重新担任董事的职位、疯狂甩卖公司的资产等。
一系列补救措施取得了成效,从最近公布的2018年财报可以看到,公司总营收24.76亿元,同2017年相比下滑了6.92%;但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利润为4092万元,相对而然和2017年相比由亏损转为盈利。此外,今年4月16日,贝因美还公告宣布:公司已被深交所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复牌后简称变更回贝因美。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和其他的奶粉公司比起来,贝因美目前的营业额还是低于行业水平,其次,虽然贝因美2018年净利润为盈利状态,但是其扣非净利润为-2.17亿元,依旧是一个不小的窟窿。另外,公司2018年全年毛利率为52.51%,比去年降低了7.61%。
由此,便只能通过在成本花销上节约开支。
据显示,2018年贝因美的销售费用为9.95亿元,比2017年的15.05亿直接砍掉了5个多亿的销售费用,同比减少33.88%。研发费用砍得更多,同比削减了61.30%,同时管理费用也有较为直观的减少。
不过,成本的大幅压缩虽然能够带来短期财报上的收益,但也意味着在贝因美市场销售方面很难进一步扩张,包括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竞争力,都将遭受不同程度的削弱。
此外,公司高企的负债率并没有下降的迹象。据年报数据,贝因美从2016年亏损以来,流动负债合计从未低于20亿元,2018年更是增长到26.06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3%。
挖掘细分市场
其实,此次保牌成功,意味着为贝因美下一步发展赢得了更多的时间。不过,从整个母婴市场大环境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原料价格上涨让企业的成本承压,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导致大型乳企间的竞争加剧。此外,在跨境购物的冲击下,国内产品的价格体系以及渠道体系都在逐步被打破。
今年5月份,贝因美变更了经营范围,新增“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的批发兼零售”,6月底,贝因美全资子公司获得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证书”。
基于多年母婴行业的观察,贝因美CEO包秀飞认为,“当市场变成熟时,只有做大细分市场,才有可能活下去。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市场成为贝因美看好的细分赛道。”有业内人士此前曾表示,当前中国特殊配方奶粉市场规模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预计到2020年,特殊配方奶粉的市场规模有可能增长到100亿元。
宋清辉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激烈的外部环境是贝因美亏损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因素。未来,贝因美应朝着产品和工艺创新创新、管理和营销创新等方向发力,才有望重新站上奶粉的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