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 蒙牛卢敏放:乳业无界,以开放和创新赢得未来

2019-06-21 发布 乳业新闻

2019年以来,全球贸易争端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乳制品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在这样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乳业如何突围?

  6月18日,卢敏放总裁作为唯一的中国乳企领导人代表,出席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全球乳制品论坛(GDP)Nourish 2019全球峰会,与国际大佬共话全球乳业发展走向,这也是卢敏放总裁继去年成为GDP全球董事会唯一中国成员后,首次出席GDP全球峰会。

(蒙牛总裁卢敏放出席全球乳制品论坛(GDP)Nourish 2019全球峰会)

  “乳业是一个历经千年的古老行业,在新的时代,面对来自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我们更应该放眼未来,凝聚共识,寻求合作共赢之路。”卢敏放表示,当前讨论全球乳业的现实与未来具有非凡意义,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解决途径。

  他认为,乳业目前面临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可持续发展、培育消费等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全球性课题,要靠全球化、要靠开放、合作来解决。

  中国乳业是高度开放和市场化的行业,作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受益者,蒙牛真诚地希望与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创新,真正实现Dairy without Borders(乳业无界)。

  卢敏放的观点与提议,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迅速成为了GDP会议上的热议话题。

  但相比于这个广而话之的议题,蒙牛自身的探索经验更值得称道,也更值得分享。

“引进来,走出去”,实现跨越式成长

  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与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企业积极拥抱全球化,乳业也成为中国农业领域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蒙牛作为率先拥抱全球化的中国乳企龙头,近十年来马不停蹄地“奔走”于世界,通过整合全球优势资源,来加速实现国际化战略布局。

  卢敏放举例说,多年前蒙牛陆续引入了中国COFCO、法国Danone、丹麦Arla Foods三家战略股东,在研发、生产、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国际合作;

  近几年通过在大洋洲的一系列收并购,进行了以优质奶源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布局;

  同时还与合作伙伴相继组建了三家跨国研发中心,有针对性地引入先进技术、先进经验。

  通过让全球的资金、技术、人才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蒙牛取得了跨跃式的成长,合作各方也都获得了良好收益。

  他特别提到和Arla Foods在牧场管理技术方面开展的国际合作,有效提升了中国牧场的效益,对中小牧场的技术帮扶令养殖者直接受益,这一合作已成为中外乳业合作的成功典范。

  20年前,蒙牛还是中国内蒙古大草原上一家默默无闻的牛奶厂,在全中国的乳企中排在1600名外;今天,蒙牛已经位居全球乳业十强,每年为10亿多消费者提供乳制品。

  产品覆盖UHT奶、巴氏奶、酸奶、奶酪、冰淇淋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等多个品类。

  目前,蒙牛在中国拥有58家工厂,在新西兰、印尼各有一家海外工厂,全球员工人数达4万多名。

 

(蒙牛总裁卢敏放在全球乳制品论坛(GDP)Nourish 2019全球峰会上,与Arla Foods CEO、美国乳品出口协会主席等国际大咖对话)

  卢敏放说,中国乳业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行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国际合作:

  中国牧场的饲料有的需要从美国进口的,种牛需要从澳洲进口的,工厂的生产设备也来自世界各国。得益于开放与对外合作,近10年来,中国乳业在各方支持下,励精图治,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

打造“全球乳业共同体”,助力产业共赢

  从全球范围来看,乳业资源丰富的大洋洲、欧洲和美洲,养殖、加工技术领先,乳品人均消费量超过270千克,市场已接近饱和,需要通过出口缓解产业压力,如新西兰、爱尔兰的乳制品90%用于出口。

  而乳业资源紧缺、技术落后的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目前的人均消费量只有几十千克,人口基数大,市场潜力巨大,需要通过进口满足消费需求。

  以奶酪为例,中国的奶酪进口从2006年不足1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10.8万吨,12年间增长了10倍。

  即便如此,2018年中国的人均奶酪消费量仅为0.1千克,是全球平均消费量的1/30。

  究其原因,在于与欧美、澳洲等乳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乳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原奶和成品奶品质不高、产能落后等问题明显。

  但与此同时,中国又是市场潜力最大的乳业市场,人口众多,而且消费需求增速很快。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GDP达9769美元,是1999年的8.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73.5亿美元,是1999年的10.7倍。

  而这期间,中国的人均饮奶量也从20年前不足6公斤提高到36.9公斤,增长了5倍多。

  蒙牛的发展正是契合了这一历史变化,并不断推出满足消费者营养需求的高品质产品。而这两年,蒙牛品牌也频频登上了世界杯等众多国际高端舞台。

  然而,蒙牛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国乳业自身也面临着挑战。

  卢敏放认为,首先,在高端技术、高端装备、优质原料方面,与乳业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引进技术补齐短板;

  其次,饲草种植和奶牛养殖,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淡水资源,而中国的资源环境难以承载扩大养殖的压力,目前中国原奶自给率不足70%,且仍在下降。

  除了做好国内原奶生产的降本增效外,也必须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积极的资源布局,从而解决土地资源有限难以“供养”牛奶增长和消费升级需求的瓶颈。

  他表示,今天中国乳业依然需要开放、需要国际化。2018年,蒙牛在印尼建成工厂并投产,生产酸奶和益生菌饮料,产品迅速赢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

  这也是中国乳企第一次利用海外奶源,实现海外生产、海外销售。这一成功模式未来会在更多国家复制。

  蒙牛在全球化探路中也悟出一个道理:唯有通过开放与创新,才能走上更持久、更宽广的发展道路。如同中国经济一样。

  在此背景下,卢敏放两年前就提出打造“全球乳业共同体”的战略构想,以期促进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球乳业的共生、共治、共享、共赢。

评论
相关展会
2021厦门国际自有品牌展
2021-06-02 厦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推荐图文
最近来访
联系我们
沙汉林
13301586619
shl@hotofood.com
展位预定/展会活动
张丽娜
17706531059
zln@hotofood.com
媒体合作/展会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