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产业进入盘整期红枣期货承厚望
近年来,我国红枣市场供大于求现象日益突出,枣价持续低迷,种植收益缩水,利润空间收窄,现货企业的避险需求日益强烈。随着红枣产业进入盘整期,标准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成为转型的必由之路。红枣期货,被寄予厚望。
让“树下交易”更透明
72岁的宋礼种了20年枣。他所在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乌塔木乡库尔贵村,因枣而富。“2010年前后枣价好,最高能卖到五六十块钱一公斤。”宋礼说,那时他家18亩红枣一年的收入有70—80万元。但最近这四五年,枣价持续走低。2018年一级若羌红枣均价不到10元/公斤,30亩红枣只收入了10余万元。
即便如此,若羌已是红枣市场的“价格高地”。在新疆阿克苏、和田、喀什等地,2018年秋冬收购季红枣价曾跌至3—4元/公斤,跌破6元/公斤的种植盈亏平衡点。
枣价低迷,供需失衡是根本原因。2005年以来,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加上较好经济效益的刺激,我国红枣面积和产量快速上升。2017年全国红枣产量为562万吨,较2005年增加了390万吨。其中,新疆超过河北、山东、河南等传统产区,成为最大的商品化红枣种植基地,2017年红枣产量270万吨,接近全国的一半。
种植快速扩张,消费则相对平缓。红枣市场主要在国内,出口量极其有限;消费主要是原枣,深加工产品占比仅一成。“胃口”不好的市场要消化巨大的产量增量,短期内确有难度。
在买方主导的市场格局下,市场信息不对称,直接挤压着枣农的收益。产地的红枣交易方式还是“树下交易”。在新疆,每年都有大批外地枣商涌入,串通价格、压级压价的情况时有发生。“今天一个枣商来问,8块卖不卖;明天一个来问,6块卖不卖;后天再一个来问5块卖不卖,农民就扛不住了。”长期关注枣业发展的若羌县政协主席姜华坦言,一些枣商就是抓住农民急于出售的心理操纵价格。
枣贱伤农,对收购方、加工方也是考验。“哪一年没看准,就有可能踏空、赔本。”新疆阿拉尔聚天红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俊强说,加工企业一般不敢大批量收购。若羌羌都枣业副总经理孙娟说,不敢多收加上仓储能力有限,本地企业的原料往往只够用半年,多数时候都是停工。
对枣农而言,红枣期货上市所提供的价格发现功能就是一张“晴雨表”,有利于建立良性的价格形成机制;对企业而言,有助于锁定采购成本,开展套期保值,规避经营风险,做到“旺吞淡吐”。
规范生产 让标准落地
在价格低迷期,枣业集中度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等深层次矛盾暴露得更加突出。“产业的小、散、乱,在各个环节都表现得很明显。”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在红枣的流通和加工环节,像河南好想你、山西天骄等这样上规模的企业屈指可数,家庭作坊类型的小企业、商户数不胜数。“种植、流通两头都是散户,中间缺少能扛得起来的龙头企业”,收购、清洗、烘干、批发成了产业链上的主流。
以若羌县为例,全县30万亩红枣,年产7.92万吨,现有仓储能力约1万吨,除河南好想你枣业若羌分公司和当地的羌都枣业外,没有大加工企业。另有10余家合作社,主要从事清洗、分级、包装等初级加工。
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很低,标准化也无从谈起。干制红枣(GB/T5835-2009)国家标准已修订颁布10年,实际上很难落地。“在收购中,枣商各自为战,一看二捏全凭感觉。”姜华说,若羌县2011年就制定了全疆首个枣业地方标准——“若羌红枣标准”,但尴尬的是,这个标准未能推而广之,不得已在2012年调低。
即便在生产组织化程度较高的新疆建设兵团,红枣标准也很难统一。王俊强说,各个团场分别制定标准,再形成一个师的标准,最终也仅仅在阿拉尔管用。“红枣仓储都是按户,张三的一级枣和李四的一级枣,可能就不是一回事儿。”
标准落不了地,“优质优价”很难兑现。“若羌红枣”早在2006年就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达标的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具有竞争力,导致企业用标率很低。更尴尬的是,大量标称“若羌红枣”的产品打价格战,若羌县多年来付出大量精力打假维权。
据4月2日郑商所公开征求意见的红枣期货合约和规则制度,基准交割品为国标干制红枣,交易所也将对升贴水进行设定。期货规则制度有利于推行国标,规范红枣企业生产经营,推动整个行业的标准化进程。同时,依据标准化的红枣品级设定合理的品级升贴水,可以引导生产主体按市场需求调整结构、提升品质。
加速转变经营方式
要解决枣农增收乏力、产业化程度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深层次矛盾,红枣产业亟待转型。
多年来,一些主产区的地方政府和行业龙头在不断努力。若羌县实施红枣提质增效工程,每年安排800多万元资金支持枣树间伐、生物有机肥使用等,举办红枣节庆,培育红枣品牌。阿拉尔聚天红果业投资建设大型红枣交易市场,配套冷库和加工厂。好想你顺应消费需求,实行双品牌运作模式,开发多品类的红枣健康食品系列产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红枣期货的上市将引入更多的市场要素,这些终将成为产业转型的催化剂。
事实上,在红枣期货上市调研论证的这两年间,一些嗅觉灵敏的产业主体已经有所动作。
在若羌,位于315国道和在建的格库铁路(青海格尔木至新疆库车)之间,若羌靖祥新丝路物流港两座3万吨的冷库已初具规模。据规划,2020年建成后,冷库存储规模将达15万吨。建设方与期货公司合作,参照期货交割库的标准建设,正积极申报红枣指定交割仓库。
在阿拉尔,聚天红果业与阿克苏农商行合作,于2019年元旦开展了模拟仓单质押业务。加工、收购企业将收购的原料枣储存在阿拉尔红枣交易市场,办理模拟仓单质押,利用银行资金支持进行新一轮的收购和加工,解决小微企业滚动发展的融资需求。据王俊强介绍,截至今年3月下旬,银行已经提供了3000多万元资金支持。他预计,待红枣期货上市,标准仓单质押运作起来,当地的枣业经营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
在河南新郑,好想你在扩充库容、积极申报红枣期货指定交割库的同时,也调整着原料收购节奏。相关负责人透露,2018年之前,公司的采购模式是在两个月内集中收购;基于红枣期货上市的判断,他们去年开始分批收购,经营更趋灵活。
业内人士认为,红枣期货上市后,在其他农产品期货品种上开展的“保险+期货”、订单农业等方式,也将有助于枣农稳定收益,产业主体实施风险管理,带动全产业链上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