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茶企“上市热”回归理性
近日,七彩云南发布“退市”公告,再次预示持续近5年的“茶企新三板热”将划上休止符。去年以来,中吉号、八马茶业、梅山黑茶等茶企先后退出新三板,就连正谋求IPO的谢裕大也宣布终止上市辅导。茶企“上市热”回归理性,让业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
此次七彩云南在新三板的旅程正式止步,股价定格在7.57元,较3年前6元的发行价仅上涨26.2%。虽是“普洱茶第一股”,但在2015年12月登陆新三板之后,业绩并不如人意。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七彩云南分别营收2.09亿元、1.83亿元和7169.76万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024.68万元、3665.72万元和768.94万元,呈现逐年下滑态势。
其他早一步登陆资本市场的茶企,日子也不算好过。龙润茶业绩报告显示,2017财年(2017年3月底至2018年3月底)公司营收8167万港元,同比减少34.3%,亏损3390万港元,亏损额比上一年扩大了4.53%;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6个月内,实现营收5664.4万港元,虽然收入同比增长了25.15%,但仍亏损1971.21万港元,相比2017年同期的1342.1万港元亏损继续扩大。主营茶类销售的天福近5年收入一直徘徊在15亿元上下,据其财报,自2014年起,天福历年营收分别为16.89亿元、15.18亿元、14.85亿元和15.7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26%。
据统计,2014—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的茶企数量平均每年达5.75家,但去年已锐减至仅有山东朵云清农业1家。茶企的态度转淡,除新三板融资能力较弱、吸引力低外,盈利能力弱、上市加重企业负担等亦是重要原因。
“中国茶企太传统了,盈利能力跟上市要求有一定距离。”茶学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说,有别于高科技企业一般30%—40%的盈利率,茶叶企业要做到20%的盈利都很难。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分析认为,由于茶业属于传统种植业,品类繁多、品牌小而分散,难以形成稳定的业绩基础,增值空间不大,收益回报有限。再加上种植业属于大农业范畴,风险和不确定性高,因此很难得到中国资本的青睐。
竹叶青茶业董事长唐先洪透露,两年前竹叶青也一度想谋求上市,但在了解资本市场的生态后,他的看法有所改变。“好的企业股价不一定高,而且上市后就身不由己了,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一直往上走。”唐先洪表示,目前公司现金充足,盈利空间也比别的茶企高,“先把规模做起来,市值更高、融资额度更多,未来在布局整个行业的时候才可以更多地从全局长远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