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戳中消费者的购买欲饥饿营销助推产品实现突围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餐饮大环境下,仅凭单纯的产品已经很难实现突围。不少餐饮人开始使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强化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放大产品及品牌的号召力。
饥饿营销由此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应运而生。
好奇心、热度、排队是主流
这种自我造势、哄抬身价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杀伤力惊人。不得不说,大部分消费者很吃这一套。因此,餐饮界的“心照不宣”值得研究。
黄牛当托加大排场
现在有专门帮人排队的公司和个人,他们雇人来排队。工资按天结算,一天排2—3次,排到之后,领完产品就走,晚上再凭着单据去报销。
他们买了产品,要么卖掉、要么吃掉、要么扔掉。更有前门买、后门还的惊人操作。
但是,雇人排队的成本很高,拿捏不准力度和尺度,很容易导致不找托没人气的囧情。
另外,餐饮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一旦有员工离职对外说此事,对品牌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控制节奏隐性压客
工作台人流动线的设计,每一个员工的效率,这些都可以由商家调控。
许多产品的制作时间其实不长,但是通常从点单付款再到领走,大概在10—30分钟之内。根据门口队伍长度,酌情控制制作时间。
限制购买制造稀缺
有些品牌做饥饿营销是限制总量,比如阿大葱油饼,每人限购5个;有些品牌做饥饿营销是限制时间,比如杏花楼,青团、月饼本来就是时令性的,过了这个时间就不卖了。
但是饥饿营销更容易得来的是诸如“一般般”“不值得排那么久”“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回答。
以营销为导向的餐厅,容易低估供应链及店铺运营难度,让商家不由自主把精力放在排队上,从而忽视了餐饮最本质的产品、服务、环境。
如何实现效果最大化
饥饿营销核心在于“吊起消费者的购买欲,维持欲望并且不予满足”。就是说,饥饿营销的根本在于找到一个让消费者感到饥饿的需求“缺口”,从而想要通过购买去满足“缺口”的不足,因此需要一些辅助并行的手段。
产品要新、有记忆点
好吃与否因人而异。但是,记忆点却是大众认知。新生代餐饮在产品颜值上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噱头、颜值一定要占一个。
价格通常比行业均价高
绝大多数玩饥饿营销的价格都高于市场平均价格,因为物以稀为贵,稀少的价值高,这是市场决定的。而且,价格高表明品牌溢价能力突出。再者,符合大众心理。“这么贵这么多人排队,一定好吃”。
营销曝光度远高于同行业
对于传播广告,商家都相当重视,并且有自己的一套心得:要么不打广告让别人主动宣传,要么重金做广告。主动和被动是两种方式,但结果都是在外有大量广告热度。
口碑型营销基本上以消费者口口相传的形式来传播,然后吸引各路媒体报道甚至还有纪录片报道。资本型营销主要是舍得做广告,精通线下营销。尚未开业,就已登上众多知名媒体和平台。
消费者认可是长远发展之本
对于刚起步的品牌一旦使用饥饿营销,一定要迅速摆脱同类提高竞争壁垒。即使已有爆款,也需要不断升级迭代,不然创新跟不上又被抄袭,极有可能成为“过气网红”。
话说回来,像阿大葱油饼这样良性的饥饿营销也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不为利益而去降低水准,定量保证菜品的品质,靠长时间的积累沉淀获取消费者的口碑。
品牌的本质是增加信任,如果没有足够的产品、实力博得消费者的认可,很难有高成就和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