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讯 这家企业,营业额“仅”170亿元,分出去的钱却是康师傅的4倍,达利的10倍!

2019-03-27 发布 食品头条
食品行业中,你一定从未见过海天味业这么“良心”和“良性”的企业。

鹤立“鸡”群


日前,“调味品届的茅台”——海天味业,发布了2018财年业绩报告。

公告中显示,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170.34亿元,同比增长16.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65亿元,同比增长23.6%;毛利率为48.06%。三大核心产品,酱油、酱、蚝油均保持了稳定的发展。调味酱实现营收20.92亿元,同比增长2.55%。蚝油实现营收28.56亿元,同比增长26.02%。

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酱油实现营收102.36亿元,相比去年88.36亿元增长15.85%。如此一来,酱油领域首次有收入超百亿元的品牌出现。

对于酱油的增长,海天味业在公告中称,通过全面推进精品战略,有力提升产品竞争壁垒,采取措施聚焦网络数量和质量建设,渠道效率及承载力取得提升,使得酱油品类整体保持稳健、较快地增长。

此外,秉承上市后持续多年的大比例分红派现传统,海天味业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9.8元;现金分红数额达到26.46亿元,较去年同期22.96亿元上涨了15%,占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60.63%。

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9.8元是什么概念?刚刚发布的康师傅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食品饮料龙头企业康师傅同期派息总额为24.63亿元,派发股东的股利约为每股0.22元。同样是港股上市的另一龙头企业达利食品,2017年末每股股利更是仅有0.1港币,且同比下滑44.4%,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梳理后不难发现,虽然海天味业的营业额仅约为康师傅(600多亿元)的四分之一,但尤其是分给股东的每股红利,竟然达到康师傅的4倍,达利的10倍!可谓“良心”。

更何況,海天味业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这个“等待分红”观念薄弱,人人都想“现价买入,等傻×接盘”的市场里,“铁公鸡”企业遍地开花。那些曾经或现在在中国商业版图中叱咤四方的企业,提及“分红”,大多满脸尴尬。

1992年上交所主板上市的金杯汽车,上市25年从未分红,仅在1992年和1993年实施过“10股送3股配7股”、“10股送1股配3股”的分红方案;1999年上市的广济药业,仅于1999年、2001年以及2007年进行了利润分配,自2008年以来再未进行过分红;而曾经被戏称为最抠门“铁公鸡”的浪莎股份,上市二十余年后,直到2017年才兑现了分红的诺言。

上述企业虽是极端案例,但对大多数A股上市公司而言,每股分红0.1元左右已是常态。

过去三年,海天味业的业绩增长十分可观。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海天味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12.94亿元、124.59亿元及145.84亿元,年均增长保持在13.50%;净利润分别为25.10亿元、28.43亿元及35.31亿元,净利润率保持在22%以上。截止2018财年,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达到2011年的2.8倍,八年间复合增长率接近14%。

此外,2018年海天味业总市值高达1662.32亿,4年后连翻近4倍冠绝群雄。1600多亿市值是什么概念?我们来看同期其它企业,乳业巨头伊利的总市值为1411.95亿,熟知的康师傅总市值为602.23亿,海天味业总市值远高于伊利和康师傅,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海天味业,为什么这么牛?

隐形冠军


目前,海天味业主要产品包括酱油、调味酱和蚝油。翻查过往财报,其中酱油的收入占比在60%左右,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海天味业的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进行销售,拥有遍布全国的经销商网络。公司产品的最终消费群体包括餐饮行业和家庭消费,两者具体的占比财报中并未列示。但多家券商在研报中提供的草根调研数据显示,公司主打产品在餐饮渠道占比约六七成。

柴米油盐酱醋茶。调味品具有天然的消费属性,在很多投资者看来,行业龙头公司具有“逆周期”的属性,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抗通胀”。目前大众餐饮仍快速扩容,相比于高端餐饮,大众日常餐饮更易凸显规模效应。

而渠道布局也是海天味业的强项,其2017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在中国内陆省份中,90%的省份销售过亿,销售网络已经渗透到全国绝大部分县市,覆盖范围比去年增长了10%以上。”

此外,海天的渠道优势在线下网点以及To B餐饮渠道的绝对优势,而加加食品通过云厨电商转型失败,也让调味品电商的前景不明朗。目前调味品电商并没有比传统渠道更有竞争力。

在大众调味品方面,海天味业恐怕真的没了对手。

虽然海天味业主营酱油,但近年来,庞康带领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或者并购等方式,开始逐步扩展蚝油、调味酱、鸡精等领域。目前,蚝油、调味酱已经成为这家企业仅次于酱油的第二、第三大收入来源。

而海天的产品多元化,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真枪实弹”。

曾经,海天味业的研发费用占比一直较低,常年保持在2-3%的水平。但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的增加,公司逐渐从营销驱动型公司向研发驱动型公司转变。至今,海天味业已研发上市的产品有200余个不同规格的品种,并且仍在进行产品细分化。就酱油而言,已分化出老抽、生抽、鲜味、功能酱油等。同时研发改进了生产工艺,自动化生产提高了人均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毛利率。

此外,2014年,海天收购开平广中皇食品公司,进军腐乳领域;2017年,海天收购镇江丹和醋业公司,在醋市场发力。由于海天受到资本市场青睐,未来它很可能借此优势推出一系列收购行动,把更多调味品做更大。

随着研发的提升,不仅是毛利率,海天味业的产品周转率也不断提升,二者都反应了其自动化生产的模式改善了生产效率,也为未来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带来了伏笔。

而强大的谈判能力和毛利率的把控力,原本就是海天味业最有力的护城河。最能佐证这一点的,是在调味品行业整体营收增速下滑的2016年里,海天的强势操作。

为应对消费低迷,海天味业用三个操作度过了疲软期:酱油突破(增加销量和提价带动营业收入),稳住耗油和调味酱(降价将销量),压低原材料成本。2017年,海天味业对上述三类产品进行提价和销量扩大,拉动营业收入增速提高至17%,毛利率同比回升至45%。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调味品行业平局毛利率水平均为34%,中位数水平仅为33%。

在行业下行时,由于公司对原材料价格进行了较好的把控,使得毛利率逆势上涨,海天味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之强,可见一斑。而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海天味业的毛利率更是稳步提升,如今已超过48%,在行业内独成一极。

不过,海天味业也并非没有“软肋”。

2018年下半年,酱油“质量门”事件爆发,江苏省消保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采购120批次酱油检测,通报了29个酱油不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产品,而“不合格”主要集中在标签标识、营养成分标注和品质指标方面。涉事其中的海天味业盘中股价随即大跌6%,市值更是跌落80亿元。

事实上,近年来海天味业多次陷入生蛆风波,而海天方面的回应几乎都将矛头指向了消费者保存不当。

一位资本圈人士称,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海天味业对于关乎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刻意回避,不予理睬,是一种较为不负责任的表现。对于一个对民众健康关注不够充分的企业而言,投资者需慎重考量其投资价值。

当下看来,能打败海天味业的,或许只有他自己。至于估值和市盈率过高?对于一家这么良性成长,又愿意分红给投资者的企业而言,或许当下并不是大问题。

评论
推荐图文
最近来访
联系我们
沙汉林
13301586619
shl@hotofood.com
展位预定/展会活动
张丽娜
17706531059
zln@hotofood.com
媒体合作/展会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