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三全食品难逃食品安全阴霾?利润率持续低迷,鲜食项目部分停摆
2月18日,三全食品(002216.SZ)大幅低开近7%,报7.02元每股。这家速冻食品领军企业正在被食品安全问题“反噬”。
食品安全 “阴霾”
近日,有媒体报道指出,河南三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三全灌汤水饺”疑似被检测出有非洲猪瘟病毒。2月18日早间,三全食品披露公告称,公司配合两地相关部门作出进一步核查及相应处理工作,已第一时间将相关疑似批次产品从各销售渠道全部封存,对此事给广大消费者造成的困扰和不便,表示诚挚歉意。
作为国内首家速冻米面食品企业和国内生产速冻食品最早、规模最大、市场网络最广的企业之一,三全食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7年成立于河南郑州的三全冷饮部。2008年2月,三全食品正式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主营业务包括速冻水饺、汤圆、粽子以及面点等速冻食品。
此次涉事的受委托制造单位为河南全惠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河南全惠),据工商信息资料显示,该公司是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速冻食品、糕点的生产和销售;从事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速冻调理食品、肉类、水产品等货物或技术的进出口及批发业务。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从2011年两次发生的“细菌门”事件、2013年因“鱼豆腐发霉”、“汤圆发霉”数次遭投诉、到2016年的“临期肉”风波、2017年粽子检测不合格等。三全食品近年一直未走出食品安全的阴霾。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三全食品生产的“三全灌汤水饺(猪肉玉米蔬菜)”等五种速冻产品接连在广州、南京被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公司随后启动召回程序。而河南全惠正是其中一款“问题水饺”的生产商。
净利低迷“魔咒”
三全食品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无法与它创下的多个“之最”相提并论。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财报数据发现,三全食品上市11年来,经过首发募资5亿元,2015年定增融资11亿元,而该公司多年来实现净利润累计10.08亿元,未能实现与融资金额持平。
财报数据显示,三全食品于2008年到2013年分别实现扣非净利润7844.05万元、8986.75万元、1.25亿元、1.32亿元、1.37亿元、1.09亿元;2014年到2017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666.54万元、-1603.00万元、1680.42万元、4315.76万元。
而三全食品的销售净利率从2008年至2017年分别是5.64%、6.13%、6.39%、5.12%、5.09%、3.28%、1.97%、0.82%、0.83%、1.37%。由此不难看出,三全食品的销售净利率在2010年走出高点后便呈现连年递减趋势,直至2015年走出最低点0.82%后开始回升。
从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三全食品实现了总资产增加19.44%,营收增长了38.67%的同时,净利润却仅增加了3.01%,这反映出三全食品营业总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据财报,三全2014年上半年营业总成本21.55亿元,于2018年上半年增长至29.81亿元,涨幅38.33%,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长,分别达到33.33%、59.23%,且上述两项费用占比该公司2018年营业总成本的31.28%。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三全食品长期依赖商超渠道,投入大量营销费用。但随着大型商超遭遇电商冲击,为了提高净利润向供应商转嫁成本,三全食品的营销费用面临着更重的负担。
此外,朱丹蓬表示,多年来三全食品一直未能逃脱“中低端速冻食品”的定位。与思念、湾仔码头等速冻食品企业相比,三全食品在高毛利产品的市场份额并不理想。
面对快速变化的O2O餐饮市场,三全食品牵手“饿了么”推出“三全鲜食”项目,意图打造App与智能售卖机销售的新型模式。据媒体报道,该公司花重金投入的“三全鲜食”项目并不具有可观的盈利能力。2018年6月,北京地区的三全鲜食无人售卖机均已经停摆,在上海设置的15个点位也有一半停摆。
财报数据显示,负责该项目的二级子公司三全鲜食(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和2016年均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分别为-846.95万元和-2181.78万元。而平安证券研报认为,2017年鲜食科技应该亏损了2000万元。
“猪瘟肉”水饺风波后,三全食品将以何种方式挽回市场信任?公司常年净利率低迷的困境又如何解决?界面新闻记者数次致电三全食品董秘及证代办公室公开座机号,但均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