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逼死奶农 也是自己走上绝路
家财万惯,带毛的不算。
跟谁有仇,劝谁养牛。
养牛不易,奶农更难。
奶类具有鲜活、易腐的天然特性,贮存、运输、加工、消费都需要特定条件,牛奶产出来,就必须及时交售给乳品企业,过了限定时间,就得赔本倒掉。
2008年以来,我国奶牛存栏减少过半,考虑不同规模的分布比例,奶农户数剩下的也就三分之一左右。天津大老李牛场和河北某大型牧场退出养牛在行内引起巨大震动,中小奶农被迫退出的不计其数。
从倒奶杀牛到卖牛卖场,奶农在所谓奶业转型升级中经历了炼狱般的煎熬。与国外中小奶农组成合作社和协会,创办全体奶农持股的加工厂不同,我国奶农大多与加工企业是单纯的买卖合同关系,原料奶交给乳企后,所有权和风险同时转移,双方处于不对等的博弈地位。
奶不能久放,绝大多数必须卖给乳企。乳企特别是一些基层奶源经理,滥用垄断强势地位,使一大批中小奶农,甚至一些大牧场苦不堪言,敢怒不敢言。相当比例的牧场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含泪退出奶牛养殖业。
梳理奶农受到的气,真是花样不少:1.收奶标准随意性大。收奶淡季,提高标准,动辄以滋气味和颜色有问题为由拒收,有时还无故规定每月拒收比例,多产出的奶低价超低价收购。收奶旺季,降低标准。
2.收奶合同不给奶农。乳企强制使用自己拟好的格式合同,要求奶农签字后,经常以拿回总部盖章为由,长期扣押奶农的合同。奶农如果有意见,也拿不出证据。
3.搭售生产资料。乳企以控制质量安全为名,要求奶农使用自己经营或指定的冻精、饲料、疫苗、兽药、牧场设备、服务团队等等,并且直接从奶款中扣除。一些奶源管理层层加码,强迫奶农使用自己明示或者暗示的药浴液、劳保用品、药械等,否则拒收牛奶。更有甚者,自己或家人开微店,变相把化妆品、保健品等卖给奶农。
4.随意压价和拖延支付奶款。价格由乳企单方说了算,一些地方有价格协调机制还好一些,但大多数地方存在随意压低价格现象。奶款经常不能定期拿到,有的甚至长期拖欠,而且有的乳企随意罚款和克扣奶款。
5.不正之风严重。一些乳企奶源经理经常要求奶农请吃请喝、唱歌桑拿、索要礼品和现金,还有一些供应商趁机与奶源经理勾结,合伙压榨奶农。
6.随意变更收奶量。不执行收奶合同,甚至合同中故意不约定收奶量,淡季拒收,旺季抢奶。
7……………………
乳企的垄断压榨,加上进口乳制品的冲击,日益增高的成本,不合理的价格,奶牛养殖产业素质提升了,但养殖亏损面日益扩大,一些牧场为达到要求,大量投入,背上了巨额债务,回天乏力。
有人说:奶业完蛋了,乳业风光了。
的确,中国乳业近几年国际地位明显提升,两大乳企进入世界奶业10强,一带一路国家频繁投资建厂。足球世界杯、奥运会、央视广告、各大卫视热门节目、门户网站、马拉松……
中国乳业真得很耀眼。
有人说,中国的牛养不下去了,还有澳洲、欧洲、美国和南美的牛,而且奶源成本低、质量好。
表面上看,还真有点道理,所以很多乳企提出全球战略,纷纷出海建立自己的奶源加工基地,乳制品返销中国。
可是,不要忘了,人家的奶农是有组织的,是合作社和协会的股东,奶源供应稍有波动,肯定优先满足自有的乳企。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自己不养牛,全世界能够进入贸易的的乳制品都供给中国还不够,原料价格会被垄断,中国乳企的竞争优势也会失去。
没有本地奶农和本国奶牛,乳企发展就失去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善待奶农,就是善待自己。不滥用垄断优势地位,用心建立起与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奶农养好牛、产好奶,才是乳企社会责任的体现。
随着国内乳制品消费结构的升级,新鲜、营养、健康的本地优质鲜奶逐渐受到群众的欢迎,一定规模牛群的保有量成为必然,这也是日本、韩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为什么也要养牛的原因。
有牛有未来,有大中小各类奶农的存在,才能有利于中国乳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成就世界级乳品企业。
评论
相关展会
2021厦门国际自有品牌展
杭州酷展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陈一笔
发表资讯1000篇
最近内容
朱丹蓬:创新中式菜单,洞开植物肉的未来
山东一正有机农牧李永军访谈:探索14年 有机让土地更有生命力
荣获“2020年十大中国经济新闻人物”,卢敏放引领蒙牛为全球乳业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