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王鹤松丨日本蓝帽子(特定保健用食品)的逆袭-降低疾病风险声称的扩大化
日本消费者厅近期发布了2019年度预算概要的要求,把降低疾病风险型特定保健用食品的调查事业加入其中。进行各国相关信息的收集,对于新的功能相关候选成分实施基础型的调查研究。
因为受到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的冲击,特定保健用食品的审批件数出现了钝化的倾向。占饮料市场约3成份额的特保饮料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采用与特定保健用食品同样功能性成分的功能性标示食品流通数量的增加,出现了增速减缓的迹象,消费者对2种制度缺乏认知也是现实的问题。
期待特定保健用食品的市场重新恢复活力。
减低疾病风险的标示指的是,功能性成分的降低疾病风险的效果获得医学・营养学的支持的话,可以标示“降低疾病风险的特定保健用食品”。目前被认可做标示的只有钙和叶酸2种功能性成分,在美国维生素D、在欧洲植物甾醇等是可以做降低疾病风险的标示的,今后降低疾病风险的功能性成分的增加值得我们关注。
特定保健用食品的业者也提出,「特保的存在价值降低了,特别期待有更多的新的功能声称」「希望尽快推进讨论,尽快有进展」「新的做法当然是有吸引力的。但是要求的试验数据,成本等门槛很高。需要更加灵活的框架」。
特保与功能性标示差异
的消费者认知滞后
消费者厅进行调查事业的背景,是因为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的存在。
许可制的特定保健用食品和备案制的功能性标示食品没有办法统一来比较,特保经过了25年的发展达到了1056款商品(截止9月26日),而功能性标示食品进入到第4个年头,已经超过了1400款商品。今年新批准的特保商品只有27款,比去年批准的数量大幅减少,增势减缓。
特保和功能性标示食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对于2种制度的差异,消费者目前尚无法理解。消费者厅实施的「有关食品标示的消费者意向调查」显示,特保的认知度方面,只有约3成的回答「知道是什么样的制度」。对于特保的说明,正确回答「标示的效果和安全性都由国家进行审查」的只有33.2%。而对于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内容,「从业者承担责任,基于科学的证据标示相关的功能性」回答错误的有10.0%。
8月份召开的健康食品认证制度协议会的演讲中,消费者厅食品标示企划课长赤崎畅彦提到,类似于抗性糊精这样的原料,功能性和功能相关成分重叠,2种制度的差异确实很难分清。「特保到底是什么」「与功能性标示食品的差异是什么」等来自于消费者的咨询很多。
针对男女共1万人为对象的民间调查显示,购买特保商品的人群中,「了解功效购买」的30.8%,回答「选的商品恰巧是特保」的占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