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美贸易摩擦重塑大豆进口格局
导语
“美豆”在中国市场风光不再。俄罗斯、南美多国、俄罗斯甚至非洲的大豆船纷纷开往中国。《第一财经》的记者对此进行深度剖析,现整理如下。
7月,装有美国大豆的散货船“飞马峰”号受人关注,原因是这艘货船反制中国海关加征25%进口关税的措施。而三个多月,装有千吨大豆的“龙堆603号”粮食专用驳船从俄罗斯远东地区抵达黑龙江抚远港,这是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种植的非转基因大豆首次通过水路大批量回运国内。
同样都是运抵中国的大豆船,为何有不同的命运?
中美在贸易领域过招时,大豆成为主角之一。两艘大豆船折射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升级,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正试图寻求进口渠道多元化。中国大豆的进口态势依次发展,或将重塑全球大豆贸易格局。
对大豆需求不断增长
作为大豆原产地国家,中国曾是最大的大豆出口国。据统计,1994/95年度之前,中国为大豆净出口国。2000年以后,旺盛需求使中国大豆进口量逐年飙升。1999/00年度,中国进口大豆刚突破1000万吨。到了2009/10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飙升到5034万吨,2017/18年度甚至飙升到9350万吨。
短短25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完成了由大豆出口国向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转变,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这一角色的转变,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居民人均日蛋白摄取量提升。居民营养膳食结构中蛋白结构也从植物源蛋白为主向动物源蛋白转变。随着对动物源蛋白需求的增加,我国养殖行业也迅速增长。
中国俨然形成了大豆占主导地位的粮食进口格局,对大豆的依存度也屡创新高。据悉,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年粮食进口总量的73.1%,对外依存度达86.2%,并且进口源主要是美国的转基因大豆。
目前,巴西、美国、阿根廷是中国三大主要进口来源国,其进口量占大豆进口总量的95%左右。2017年,这三个国家分别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53.3%、34.4%、6.9%。
中国是美国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大约有62%的大豆销往中国。中美贸易依存度高。两国摩擦升级后,大豆将成为最受欢迎的双边贸易货种之一。
大豆贸易格局生变
预计对美国进口的大豆加征关税后,大豆市场价格可能会有较大幅度上涨,每吨上涨大约600元左右。这也会波及养殖业,造成成本上涨、需产品价格波动等。中国养殖业的出路在于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开发新的大豆来源、新的蛋白质饲料,进口非美国大豆,进口其他蛋白质饲料。
同时,提升我国国产大豆的种植,扩大其种植面积,提高其产量。节流就是要应用新技术,节省或减少蛋白质饲料的利用,包括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技术。同时,挖掘新的蛋白质饲料资源,或者是替代蛋白质饲料的资源。要转变生产方式,去掉低水平生产能力,进行高标准、高质量、智慧化的生产体系提升。
中国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将在未来彻底改变全球大豆贸易格局。未来5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有望达到每年7500万~8000万吨,远高于2017年的5093万吨;从阿根廷、乌拉圭进口的大豆数量也有望增加。
此外,中国在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的市场在逐步被南美消化的同时,还加大了对南美大豆投资。将视野扩大到全球来看,中国也将会多渠道拓宽大豆进口来源。比如,从俄罗斯、乌克兰、非洲等国家或地区进口大豆。
今年9月初,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签署大豆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标志着埃塞俄比亚输华大豆可以正式向中国出口。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农业大国,近年来种植业发展很快,是新兴大豆输出国。尽管埃塞俄比亚出口大豆的数量难有作为,但开放该国大豆进口,可以将之解读为一个丰富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市场的政策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