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如何在伊利、蒙牛嘴里夺食,中部乳企要这样玩
2018-10-22 发布
快消
中部乳企很累,深度细分很难。
乳制品行业的“细分市场”本是一个近年来渐渐冷却的话题。不过,随着乳业市场格局的逐步固化,中部乳企开始另辟蹊径、寻求破局;于是乎,“细分市场”再次热了起来。
“牛奶行业(头部乳企)已经形成了不可撼动的地位,我们打得特别累,也打不过,所以想在细分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竞争点。”10月19日,在“新消费下的产业升级——2018中国乳业资本论坛”上,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少虹如是说。
而她所言的“不可撼动的地位”,指的正是目前越来越固化的乳业市场格局,尤其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两大“巨头”蒙牛、伊利。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蒙牛实现营收344.74亿元,同比增长17%;净利润增长38.5%至15.62亿元。伊利方面,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95.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88%;实现净利润34.46亿元,同比增长2.43%。
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目前中国乳制品市场已经呈现出“双寡头”格局。“两家企业目前的产值已经占到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产值的三分之一,两家企业收奶量基本上也占到行业收奶量的三分之一”。
不过,中部乳企们也没有“坐以待毙”,它们避开与“双寡头”的直接竞争,瞄准细分市场,开辟了“精耕深作”的发展模式。
其中,澳优是这种“小而美”模式的标志性企业之一。
澳优乳业旗下的佳贝艾特,作为中国进口婴幼儿配方羊奶粉的头号种子选手,其2017年全年销售12.8亿元,较上年大涨6成。而该企业今年的半年报则显示,其羊奶品牌全球营收已过9亿,不仅比去年3个季度卖出9.1亿的速度再上一个台阶,也让羊奶在集团内部的份额提升到45%。
吴少虹表示,起初,羊奶是一个非常小的品类,大品牌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留出了这一市场的空白。通过七年的时间,澳优逐步让更多消费者接受了羊奶这个品类,也在羊奶粉品类上做到了全球第一,并行销到66个国家和地区。
当然,“另辟蹊径”的中部乳企,并非澳优一家。
“乳品行业在国内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头部企业已经形成,伊利、蒙牛差不多已经占到半壁江山,只要老大老二老三不犯错误,这个格局要想被颠覆和改变是比较难的。因此,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在论坛上如是说。
作为以并购整合,联合地方品牌进入乳制品行业的新希望乳业,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通过深耕低温鲜奶品类的核心战略,回避和头部乳企的直接竞争。
“十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以新鲜为主,这一点不会变,并且未来这个趋势也会越来越好。有时候不变就是最好的风口。”席刚表示。
今年9月底,新希望乳业终于IPO获批,成功敲开资本市场大门,低温乳制品是首要功臣。
新希望乳业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7年,新希望乳业旗下低温奶产品销售额,在整体销售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从2015年的47.31%提升至2017年的58.18%,逐渐确立其在公司各产品类别中的主导地位,符合行业的发展趋势。
不过,乳制品行业细分市场的“小”,在大多时候却未必来得“美”。
宋亮认为,引导消费行为的终将是生产者而非消费者自身,在引导消费的过程中,随着同质化的发展,差异化应运而生,最终产生了细分市场。细分市场又分为两种形态:深度细分和浅层细分。
国内乳企的细分战略大多属于浅层细分的范畴,门槛低,竞争力不强。
例如,有的厂家生产了一款老年奶粉,但实质上和中年奶粉并无区别。而对于企业来讲,这类产品虽然能带来短期的盈利,但很快就会有跟随者入局,抢夺市场份额。
什么是深度细分呢?深度细分的特点是门槛高,基本上企业能够获得应有的红利,并且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同样以中老年奶粉为例。当一个企业能够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65岁老人的营养状况了解清楚,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营养产品,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老年奶粉,这种战略,就叫的深层细分。
宋亮表示,中国本土食品产业发展时间较短,节奏较快,结构松散,在技术研发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国内食品企业大多停留在浅层细分上。
此外,也有部分企业正处于浅层细分和深度细分中间的“模糊地带”。
以新希望乳业为例。低温鲜奶,考验的是企业的资源布局、能力和物流配送体系。如果新希望乳业确实突破了上述壁垒,那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开辟了一个深度细分市场。
不过,真相未必如此“完满”。事实上,有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新希望乳业的“二十四小时”鲜奶,想做到全国布局,仅从技术上实现就很难。
“(二十四小时鲜奶)在小范围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但要成为‘通货’,新希望乳业(目前)还做不到。”宋亮表示。
乳制品行业的“细分市场”本是一个近年来渐渐冷却的话题。不过,随着乳业市场格局的逐步固化,中部乳企开始另辟蹊径、寻求破局;于是乎,“细分市场”再次热了起来。
“牛奶行业(头部乳企)已经形成了不可撼动的地位,我们打得特别累,也打不过,所以想在细分市场上找到自己的竞争点。”10月19日,在“新消费下的产业升级——2018中国乳业资本论坛”上,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少虹如是说。
而她所言的“不可撼动的地位”,指的正是目前越来越固化的乳业市场格局,尤其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两大“巨头”蒙牛、伊利。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蒙牛实现营收344.74亿元,同比增长17%;净利润增长38.5%至15.62亿元。伊利方面,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95.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88%;实现净利润34.46亿元,同比增长2.43%。
在乳业专家宋亮看来,目前中国乳制品市场已经呈现出“双寡头”格局。“两家企业目前的产值已经占到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产值的三分之一,两家企业收奶量基本上也占到行业收奶量的三分之一”。
不过,中部乳企们也没有“坐以待毙”,它们避开与“双寡头”的直接竞争,瞄准细分市场,开辟了“精耕深作”的发展模式。
其中,澳优是这种“小而美”模式的标志性企业之一。
澳优乳业旗下的佳贝艾特,作为中国进口婴幼儿配方羊奶粉的头号种子选手,其2017年全年销售12.8亿元,较上年大涨6成。而该企业今年的半年报则显示,其羊奶品牌全球营收已过9亿,不仅比去年3个季度卖出9.1亿的速度再上一个台阶,也让羊奶在集团内部的份额提升到45%。
吴少虹表示,起初,羊奶是一个非常小的品类,大品牌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留出了这一市场的空白。通过七年的时间,澳优逐步让更多消费者接受了羊奶这个品类,也在羊奶粉品类上做到了全球第一,并行销到66个国家和地区。
当然,“另辟蹊径”的中部乳企,并非澳优一家。
“乳品行业在国内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头部企业已经形成,伊利、蒙牛差不多已经占到半壁江山,只要老大老二老三不犯错误,这个格局要想被颠覆和改变是比较难的。因此,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在论坛上如是说。
作为以并购整合,联合地方品牌进入乳制品行业的新希望乳业,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通过深耕低温鲜奶品类的核心战略,回避和头部乳企的直接竞争。
“十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以新鲜为主,这一点不会变,并且未来这个趋势也会越来越好。有时候不变就是最好的风口。”席刚表示。
今年9月底,新希望乳业终于IPO获批,成功敲开资本市场大门,低温乳制品是首要功臣。
新希望乳业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7年,新希望乳业旗下低温奶产品销售额,在整体销售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从2015年的47.31%提升至2017年的58.18%,逐渐确立其在公司各产品类别中的主导地位,符合行业的发展趋势。
不过,乳制品行业细分市场的“小”,在大多时候却未必来得“美”。
宋亮认为,引导消费行为的终将是生产者而非消费者自身,在引导消费的过程中,随着同质化的发展,差异化应运而生,最终产生了细分市场。细分市场又分为两种形态:深度细分和浅层细分。
国内乳企的细分战略大多属于浅层细分的范畴,门槛低,竞争力不强。
例如,有的厂家生产了一款老年奶粉,但实质上和中年奶粉并无区别。而对于企业来讲,这类产品虽然能带来短期的盈利,但很快就会有跟随者入局,抢夺市场份额。
什么是深度细分呢?深度细分的特点是门槛高,基本上企业能够获得应有的红利,并且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同样以中老年奶粉为例。当一个企业能够把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65岁老人的营养状况了解清楚,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营养产品,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老年奶粉,这种战略,就叫的深层细分。
宋亮表示,中国本土食品产业发展时间较短,节奏较快,结构松散,在技术研发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国内食品企业大多停留在浅层细分上。
此外,也有部分企业正处于浅层细分和深度细分中间的“模糊地带”。
以新希望乳业为例。低温鲜奶,考验的是企业的资源布局、能力和物流配送体系。如果新希望乳业确实突破了上述壁垒,那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开辟了一个深度细分市场。
不过,真相未必如此“完满”。事实上,有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新希望乳业的“二十四小时”鲜奶,想做到全国布局,仅从技术上实现就很难。
“(二十四小时鲜奶)在小范围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但要成为‘通货’,新希望乳业(目前)还做不到。”宋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