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拼多多、每日优鲜下注,红杉、IDG入局,社区拼团迎来“百团大战”
文:项也
来源: 不凡商业(ID:bufanbiz),转载已获得授权
看一个赛道热不热,一个重要的参考是——是否有行业巨头“杀入”。
近日,生鲜平台每日优鲜上线了一款名为“每日一淘一起拼”的小程序,正式进军社区拼团领域。首站选择在了石家庄,页面显示其目前已经招募了近百位“团长”。
无独有偶。同样在近日进军社区拼团的,还有美菜。作为一家果蔬农产品B2B平台,美菜在生鲜供应链方面的优势,让它快速在华中、华东、华北这三个当下最火热的战区同时开始了社区拼团探索。
不仅如此,据亿邦动力网消息,凭借微信生态迅速崛起的拼多多也开始“觊觎”这块蛋糕。近日,拼多多投资了在上海浦东地区深耕数年的虫妈邻里团,正式涉足社区拼团。
拼多多、每日优鲜、美菜,巨头在进场,社区拼团也成为了当下消费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
所谓社区拼团,指的是,以社区为中心,以团长(通常是宝妈、便利店经营者)为分发节点,消费者可以通过微信群、小程序等工具,拼团购买生鲜、日化用品等的新型购物形式。
社区拼团起源于2016年的长沙地区。彼时诸如芙蓉兴盛等生鲜B2B平台,利用自己的供应链优势,开始向社区提供在线拼团、送货到社区自提点的探索。并由此,长沙诞生了诸如芙蓉兴盛、你我您、考拉精选等多个社区拼团的项目。
让社区拼团真正大火、走向全国,还得归功于资本的助推。从今年7、8月份开始,这一赛道进入了融资快车道。你我您、食享会、邻邻壹、十荟团、松鼠拼拼、考拉精选等头部项目纷纷获得千万到亿元级别的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十数亿元。不仅仅如此,知名VC悉数入局,红杉资本、IDG资本、GGV纪源资本、险峰长青、愉悦资本、真格基金等。
这不得不让人想到,去年此刻的无人货架。几乎是相同的时间节点,同样是资本蜂拥入局、巨头纷纷下注。而一年后的今天,无人货架们大多归于沉寂。
资本不愿意错过。如果说,无人货架让热钱看到了近场、随机性消费的潜在空间,那么社区拼团则让资本看到了生鲜规模化盈利的可能性:此前,无论是标品化思维的B2C电商模式、还是O2O轻量化撮合方式,以及不温不火的新零售模式,生鲜作为日常生活中高频、刚需的品类,互联网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规模化的盈利方式。
而对于社区拼团,作为主要品类的生鲜,大都采用预售、自提的方式,降低了损耗和履约成本,不少玩家表示,单点模型验证盈利,甚至不少城市同样现金流正向。
不仅如此,基于生鲜的高频刚需黏住用户,并由此展开品类的延伸——日用品、美妆、自有品牌产品等高毛利产品,甚至未来有可能拓展到教育、保险、理财等高客单价、高毛利的行业。社区拼团让不少人看到了,从家庭集中式采购的可替代性渠道,成长为家庭日常性的、常态消费渠道的可能性。
没有人能预测未来。无论如何,社区拼团已经云集了足够多的玩家和资本,战争一触即发。
生鲜的消费升级:
一二线追求快,三四线偏向计划
社区拼团中,生鲜往往占有最为重要的份额。
生鲜高频、刚需,与社区场景最为匹配。不过,对于创业者来说,生鲜创业一直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核心在于,很难盈利。
生鲜创业难以盈利,有两个根本问题:一是损耗高;二是履约成本高。
首先是损耗高问题。生鲜销售的传统路径是,产地- 一批- (二批)- 城市大仓- 店面/前置仓- 消费者。每一次运输都有磕碰、挤压、自然腐烂。同样,每到一个仓库,都停留数天,最终到消费者手里,已经过了数天到半个月不等,损耗自然不低。“损耗有的时候达到了30~40%”,一位生鲜从业者告诉不凡商业。
其次履约成本问题。无论是B2C电商,还是新零售模式,生鲜的配送都需要包装:泡沫箱、冰袋、不同品类分区等等,一样都不能少。同时,配送上门同样是一笔支出。“一个100块的订单,泡沫箱、冰袋这些,加上配送成本,都能达到十几块。”
两高之下,留给生鲜创业者的毛利空间已经趋向零,甚至倒贴。
社区拼团采用了相反的方向。一方面,采用预售模式,以销定采;另一方面,履约交给团长执行,通常是自提形式。
“预售可以明显降低损耗,”呆萝卜创始人李阳在采访中表示,“呆萝卜目前的损耗仅为2%。”
预售降低了损耗,不过,效率也在下降。通常, 社区拼团需要3~4天时间才会到达消费者手中。
“社区拼团更符合人群下沉的逻辑,”考拉精选创始人唐光亮认为,“一线城市比较难。”
在他看来,生鲜消费这几年来,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消费分级现象:
一线城市越来越追求便捷、即时性的服务,出现了盒马鲜生、每日优鲜、京东到家等追求时间和效率的形式,同时,年轻消费者也有足够意愿为这一部分的服务付出更高的溢价;
相比较而言,三四线城市,生鲜消费更加偏向计划性,对于生鲜菜品的消费诉求,更多的在于高校性价比和新鲜程度上,反而对服务、效率要求一般,物美价廉是最高的追求。
“二三四线城市+县级市,是未来社区拼团核心竞争的区域。”唐光亮说道。
社区的可能:轻熟人+社群
社区拼团一个重要特征是,平台不直接to C,而是通常依赖于“团长”——团长既要负责订单收集,同样也需要完成最终的货品分发。类似于S2b2C模式。
目前来看,团长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宝妈为核心,一种是以社区周边便利店/夫妻老婆店的经营者为核心。团长建群、销售,平台负责供应链,分工明确。团长在这其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
团长模式的不同,跟创业者的基因有很大的关系。“什么样基因的创业者,决定了他选择什么样的模式。”
目前来看,社区拼团模式的入局者中,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之前做过便利店B2B,有着丰富的便利店资源,这一类创业者通常会选择便利店作为团长。比如考拉精选,创始人唐光亮亦创办了快乐惠、新高桥两个便利店B2B品牌,其中新高桥已经覆盖了16个城市、服务超过3万家便利店。这样的创始团队更容易选择便利店经营者作为团长。
第二种,此前有生鲜、水果供应链基础的。这一类相对较多,比如美菜,之前一直专注果蔬农产品B2B平台;再比如邻邻壹,创始人肖志龙之前曾创办鲜果壹号。
第三种,此前有做社群运营、或者微商背景的。比如十荟团,十荟团是有好东西孵化的社区拼团项目,而有好东西则是社群电商的代表。
尽管社区拼团方兴未艾,不过,以宝妈、便利店经营者为核心的团长模式,却早已存在。
本质上,社区拼团是建立在以社区半熟人的社交圈之上的销售形态。而这一套销售体系早已经存在,甚至颇为成熟。
且不说各种微商、代购,基于社交关系做分发的体系,近有云集微店、贝贝网等已经百亿规模的企业,远有诸如康宝莱、安利等保健品的分销。
这是一条隐藏在既定分发渠道之下的细分渠道。如果说,现有的显在零售体系,诸如线下的大润发、永辉超市、菜市场、水果店,以及线上的,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是零售渠道的主动脉,那么,基于社交人脉开展的售卖,则是散乱分布的毛细血管。
社区拼团只是其中一种基于社区地理位置而展开的、以高频生鲜作为切入口的形式而已。
冰与火之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挑战才刚刚开始。
这种挑战,一方面来自于自身,同质化严重。风口之上,社区拼团一拥而上,全国已经有超过百家号称在做社区拼团。仔细比对这些项目,无论是小b端的招募,还是选品,以及商品的供给,很多品牌都有着大致相似的模式。
另一方面,是诸如拼多多、每日优鲜、美菜等巨头的进入。“社区拼团的竞争对手,大概率是已经完成O2O化的电商企业,如拼多多、每日优鲜等。”果联科技创始人余金华说道。
确实,巨头在资金、供应链、BD团队、区域结构化管理等层面,都有着创业公司无可比拟的优势。
混战一触即发,尤其是在华中、华东这两块目前社区拼团最火热的区域。这有点类似于2011年前后的团购网站大战:准入门槛不高导致了团购网站迅速发展,最高峰时期有超过5000家团购网站。为了争夺用户,恶性竞争、行业迅速洗牌,史称“千团大战”。
“最终拼的是效率,是你在商业模型的整个链条中,各个节点的运营效率和流畅程度”。十荟团CEO王鹏告诉不凡商业。王鹏曾参与过2011年前后的美团、拉手、窝窝团、高朋网等团购网站的“千团大战”。彼时,王鹏在北京创办了团购网站GO.CN,平台规模曾一度进入团购网站前十位。不过,最终并没有能杀出重围。这让他常常深思,早期大家的资金、规模、扩张速度乃至团队都是不分伯仲,是什么让大家拉开差距,最终的决胜点是什么。
“是效率!供应链的效率,BD的效率,营销的效率,团队的效率...说白了你卖一份水果,别人成本是2.5块,你怎么让成本变成2块钱,品质还比他好。”王鹏介绍说,“这看似简单的逻辑的背后,其实是考验你整个业务链条的效率,当你的体量足够大之后,优势就会放大,最终会成为影响战局的胜负手。”
对于社区拼团创业者来说,赶上风口固然是好事,但真正修炼内功的时刻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