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日销超两吨,连瓜子也要走“高端路线”,良品铺子的消费升级这样玩
在中国吃货们熟悉的零食海洋中,瓜子实在是最普通、最大众化的产品,老少皆宜,不分贵贱,无所谓场合。随着消费升级的进行和人们口味的变化,已经有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舶来品加入到国内的零食市场来,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进入吃货的口中。但似乎瓜子太普通了,和消费升级无关。
良品铺子最早是做坚果起家,现在已经拥有2000多家门店,1000多个SKU。在良品铺子自己的产品体系中,瓜子也被认为是最基础的产品线,也是不那么「潮」的一个产品线。不过,2018年,良品铺子却要在这个最不起眼最基础的品类上,开始一次大胆而影响深远的变革。
这场变革的核心目的,表面上看,是推出了一款名为「颗颗香」系列中的瓜子产品,新品已于9月24日上市,上市以来全国门店每天售卖达2吨左右。其背后,则是回答这样一个命题:你能不能在一个看似最普通、最大众化的品类上,做出消费升级的效果,实现产品和品牌的高端化?进而影响到整个公司供应链层面的调整和改变?这样的命题,很多消费品公司,都会遇到。
不管这场改变的进程如何,现在黄新月俨然已经成为了「瓜子行家」,通过他的讲述,我们才知道,小小的瓜子其实也有大学问。
中国一共有100多种瓜子品种。良品铺子能够在这100多个品种中,最终锁定新疆产品,并一步步打上良品铺子的产品烙印,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但又充满趣味的旅程。通过了解这个故事,《云链观察》看到的不仅是瓜子的故事,还有对中国本土食品公司如何进行消费升级转型的微观样本。
所以,你不妨也一边嗑着瓜子,一边来看看这个关于瓜子的故事。
1
瓜子还可以这样做
瓜子是典型的休闲食品,一抓一大把放在眼前,慢慢嗑打发时间。而且瓜子不具有稀缺性,无论走到哪里,一线城市还是六线城市,不会说找不到瓜子吃。所以「颗颗香」这个项目立项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这样一个大家习以为常的小零食,怎么做出品质感?差异点在哪里?
良品铺子产品采购中心负责人王效益介绍说,良品铺子经研究认为,首先,从商家的角度来说,不同商家其实对瓜子的规格品质还是有要求的。比如,高档餐厅、五星级酒店也会提供瓜子,那么他们提供的瓜子肯定和街边炒的不一样,还是需要有品质感的,这是其一。
其二,从消费者购买角度,什么是一包好瓜子?良品铺子提出了三个标准:第一是好吃,吃起来口感香;第二,不能有坏子,一包瓜子,如果吃到两个坏子,对于街边炒货没有多大影响,但是良品铺子认为对于自己的品牌是有潜移默化的伤害的。「良品铺子很多老客户,如果吃两次都吃到坏子,他就会不在你这里买了。」王效益说,所以要杜绝坏子。第三,瓜子颗粒度要大,要饱满。
这三个要求,都和产品品质有关,如果是纯粹的零售商,还是要通过PK供应商的方式来解决,提标准,抬门槛,倒逼供应商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良品铺子不行。因为瓜子产品是一个产量大、批次多的产品,即使是提高检验标准,也还是抽检。抽检的方法根本不能保证第二点,也就是没有坏子这个要求。
良品铺子供应链副总裁刘玲指出,从自身定位来说,良品铺子本身就是「品牌+渠道」合一的模式,其商品特点在于部分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原料是核心,原料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品品质。那么对于良品铺子来说,为了达到自己的标准,只能继续向上游走,自己介入到原料生产环节去把控甚至改变产品的品质,从选种和育种开始。
如果说纯粹的渠道型零售商是在「倒逼」供应商,则良品铺子扮演的角色实际上是和供应商一起研发,充当的是供应商的「教练」和「顾问」角色。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联想到著名的7-ELEVEn,被业内称为制造型零售商。其实这两者还有区别,7-ELEVEn介入的是鲜食工厂环节,是从食品加工工业环节介入,而良品铺子正在做的事情,是来到田间地头,真正从农产品的源头入手。
正因此,这才有了黄新月一年来数次在武汉新疆之间往返的经历。
2
奇异的新疆瓜子之旅
从源头把控品质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产区。除了新疆,本来黄新月的假想目的地,还有其他两个备选项。
在我国,瓜子的原料葵花籽主产区一共有三大区域:内蒙古赤峰地区,甘肃省,还有就是新疆。经过比较后,良品铺子选择了新疆阿勒泰地区。
其实在新疆也有几个不同的主产区,经过比较后,良品铺子发现,从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综合来看,阿勒泰(位于阿勒泰的福海县黄花沟地区)区域是最适合的,除了温度、光照条件,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这在整体比较缺水的新疆是非常难得的。
在当地,向日葵在雪水和地下水的灌溉下,平均葵花籽的株高可以长到2.5米以上,然后葵盘宽度是可以长到40厘米以上,葵花盘越大,意味着葵花籽的成熟度越高。
此外,由于新疆地域辽阔,不同产区之间间隔比较大,能够保持物种的纯粹性。从阿勒泰的最北边开到最南边,要开车走将近600公里。新疆产区的另一个好处是不同种植区域之间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不会出现不同品种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
以上工作,只是划定了良品铺子「颗颗香」这一次的「主战场」,而真正见功夫的,则是在由这里开始的选种、生产、加工、物流运输等一个个细节里。
「所谓品质的把控,就是细节的把控,这一系列细节累积的结果,最后就是消费者的口感差异。」
这是良品铺子第一次从种植基地采购原料,但是良品铺子并没有因为「第一次」而怯场,为了从源头把控品质,在播种季之前,良品铺子对种植基地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很多要求都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种植习惯。
比如,良品铺子要求合作基地的向日葵必须「稀种」,也就是株距和行距在原来距离基础上分别增加20厘米,全部使用有机质肥和农家肥。这样做的目的,仍旧是为了保证每一株生长的充分与独立。
一个有趣的改变是,在收割季,以前农民用镰刀只需要每株向日葵砍一刀,把葵盘割下来放在地上摊晒即可。但是良品铺子认为这种方式葵盘容易受到泥土的污染。于是发明了一种新的作业方式,由砍一刀变为砍两刀。
这个作法是,上面砍一刀下面砍一刀,相当于把葵株杆的中间部分去掉,由于葵株是中空的,砍下来的葵盘正好可以插在下面的空杆上晒干,这样可以离地晾晒。
这一晾晒方式可以让葵盘保持洁净,晾晒均匀。表面上看,多砍一刀,再插进去的动作从效率上是不划算的。但是,为了做到最终瓜子的高标准,良品铺子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收割下来的葵盘,要经过至少两轮的筛选。最终,符合良品铺子要求的是直径大于40厘米的葵盘,并从中挑选出周边成熟度最佳的葵花籽。只有一级品才能成为良品铺子的原料,每100公斤原料中,只有20%符合这一标准。
精心的做一包瓜子,究竟有多大意义?除了价格上的差异?
已经是瓜子达人的黄新月提供了一个分析视角,他指出,其实现代人的口味选择越来越多样,也越来越见多识广,只要有可能,人们会愿意去选择口感最好的产品,也愿意尝试新鲜。这种对口感的要求,并不是只有在大都市的新零售物种里才有。这种变化,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其实,新零售推出以来,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对品质的升级,包括很多零售新物种先从生鲜产品入手,原因之一就在于生鲜产品本身不算标品,更容易通过选品做出差异化。这可以理解为消费升级大潮中的品质升级。
良品铺子的瓜子「高端化」的意义在于,它尝试了从一个以往大批量采购的标品入手,去做改量升级,这个难度其实远远大于生鲜的选品差异化。但是这种品质的升级,其实包括几个不同的方面,一方面是更好的原料食材,另一方面也包括更好的体验,这又涉及到整个企业供应链的改造与升级。
对于良品铺子而言,颗颗香是一个系列的开始,瓜子产品只是小试牛刀,未来会涉及到更多产品,从良品铺子内部而言,这也涉及一个如何把瓜子的产品经验标准化通用化的过程,这一翻译转化的核心「语言」,就是供应链的改造。
3
供应链:品质升级的底层逻辑
良品铺子成立之初,所售卖的SKU很少,现在常年可售卖的SKU数量在1000个以上。拥有2000多家门店,还有天猫等不同线上渠道,共有3700万会员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分享这些零食。在消费者面前,这是一个琳琅满目的零食王国。但是转过身从供应链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供应链体系。
所谓供应链,从消费者的角度,核心要满足两件事。第一,是在消费者越来越多变和碎片化的需求状态下,能够保持对所有渠道稳定的供应能力;第二,能够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种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证品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所以,这就需要一个非常复杂,且能与时俱进迭代能力的供应链体系来配合。外界对于良品铺子的供应链解构,一般划分为四层,零售终端——核心企业层(良品铺子公司)——供应商层——原料商层。比较特殊的就是良品铺子的供应链存在第四层,原料商层,很多消费企业只到第三层。
良品铺子供应链副总裁刘玲从内部的视角看认为,良品铺子的供应链结构从纵向看包括商品和供应链,横向看则是产品规划开发——商品把控——销售,和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以及零售型供应链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良品铺子需要对商品有很深的了解和研究。前面讲的瓜子案例不过是这种介入的进一步深化。
良品铺子成立12年来,从门店300家到1000家再到2000家,包括2014年开始大规模开展线上销售,这些都带来了供应链体系的改变。刘玲认为虽然形式上改变了不少,但是,核心的推动力有两个,一个是消费者的消费升级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商品和体验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线上线下渠道模式、商业模式改变带来的冲击。
从体验的角度来说,为了保证用户体验,良品铺子在供应链的基础设施物流端会更多的采用重资产运营,包括大量自建仓库。这里面的难点是,自建物流基础设施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刘玲记得,2016年良品铺子开始兴建良品一号仓库,这个仓库的设计要能够满足2018甚至2020年的需求。当时刘玲最费心思的地方在于,未来的用户交易方式会有哪些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随着消费升级的进行,订单越来越碎片化,其实创业12年来,良品铺子适应市场变化在包装上已经进行了多轮变化,从散装称重到预包装到小包装食品、手抓包。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一个新的挑战是消费入口的多元化,不仅是线上线下这么简单,线上也存在不同商家(天猫旗舰店等)、不同平台(小程序)等入口,这些不同入口汇集的订单能否在后端供应链统一?这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良品铺子通过多方试错,最终和IBM合作解决了信息系统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要想在线上下单,想到门店提货怎么办?在前端,良品铺子通过和外卖的合作,以门店为仓,解决了周围三公里配送的问题。这里面仍旧有一个前提,就是良品铺子已经在后台系统实现了所谓的内部「一盘货」,也就是说,无论是大仓的库存还是各个门店的库存,良品铺子都实现了在线共享和可视化管理。
回顾良品铺子整体供应链的设计和迭代过程,刘玲认为良品铺子的心得是在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两方面,都做了前瞻性的规划。特别是面对这一轮新零售带来的冲击时,前瞻性的部署显得尤为重要。「当时如果不考虑做这些事(切换信息系统,自建物流),良品铺子的外卖现在做不到这么大规模,线下渠道的渗透率也可能不会有现在这么好的一个状态。」 刘玲说。